“吱呀 ——”
2007 年春分后的第一个清晨,清溪镇商业街的露水还没干,“林家木工铺” 的白漆门就被轻轻推开。林建国穿着件新做的蓝布围裙,围裙角还沾着昨晚调试刨子时蹭的木屑,他伸手把门口挂着的红布帘往两边拨了拨,布帘上绣的小凳子图案(晓阳昨晚用红线绣的)晃了晃,落在地上的影子像个胖乎乎的小元宝。
铺子里已经收拾得整整齐齐:靠门的位置摆着三张新做的小凳子,松木的凳面打磨得光滑发亮,凳腿是卯榫结构,没钉一颗钉子;中间的大木工台上,刨子、锯子、卷尺按顺序排开,台角还放着块刚刨好的杉木,散发着淡淡的木料香;最里面的小隔间堆着几捆烘干的松木,是建国前几天从镇上木料厂挑的,每根都敲过,声音清脆,没一点空心。
“爸,我来帮你擦凳子!” 晓阳背着书包跑进来,手里攥着块旧抹布,是赵秀兰特意给他的,“昨天小胖说,今天要来看我的新玩具车,我顺便带他来看看咱家的铺子!”
建国笑着把抹布接过来,叠成方块递给儿子:“轻点擦,别把凳面蹭花了。你先去把书包放隔间,等会儿要是有客户来,别瞎捣乱。”
晓阳点点头,蹦蹦跳跳地往隔间跑,路过木工台时,还不忘摸了摸那把新刨子 —— 这是建国特意买的合金刨刀,比老刨子快一倍,昨天试刨时,木屑卷得像小海螺,晓阳看了半天都挪不开眼。
刚收拾完,铺门口就传来个熟悉的声音:“建国在吗?”
建国抬头一看,是住在隔壁单元的王奶奶,手里拎着个竹筐,筐里装着个旧木椅 —— 椅腿歪了,扶手松得能晃悠,椅面上还有几道深深的划痕,一看就是用了十几年的老物件。
“王奶奶,您咋来了?快坐!” 建国赶紧搬过张新凳子,“这椅子咋了?是想修修?”
王奶奶把木椅放在地上,叹了口气:“可不是嘛!这是我老伴生前做的,坐了十五年,上个月搬新家时磕了一下,腿就歪了,扶手也松了,找了好几个修家具的,都说‘太老了,没必要修’,我想着你手艺好,来问问你能不能救救它。”
建国蹲下来,用手扶住椅腿晃了晃,又摸了摸松动的扶手,心里有了数:“能修!椅腿是榫卯松了,我给您加固下;扶手加个暗榫,再把划痕打磨掉,保准跟新的一样。”
“真的?” 王奶奶眼睛一下子亮了,赶紧从竹筐里掏出个布包,“那太好了!多少钱你说,我这就给你!”
建国赶紧按住她的手:“王奶奶,这点活不算啥,您别给钱。之前搬家时,多亏您帮着看晓阳,这点忙我还能不帮?您中午来取就行。”
“这哪行!” 王奶奶急了,“你开铺子是要赚钱的,不能让你白忙活!”
“您要是实在过意不去,等椅子修好了,给我带个你腌的萝卜干就行,晓阳最爱吃您做的。” 建国笑着拿起刨子,往椅腿的榫卯缝里塞了点浸过胶水的木楔,“您放心,我肯定给您修得结实,再坐十年都没问题。”
王奶奶见他实在,没再坚持,笑着答应:“行!中午我给你装一罐子,让秀兰也尝尝!”
送走王奶奶,建国就忙活起来。他先把木椅的榫卯拆开,用砂纸把接触面打磨干净,再抹上特制的木胶 —— 这是他按老方子调的,加了点蜂蜡,粘得牢还不容易开裂。接着找了块跟椅子同材质的老松木,削成小楔子,敲进榫卯缝里,最后用刨子把多余的部分刨平,动作麻利得像在跳舞。
晓阳趴在旁边的小凳子上,手里拿着铅笔在纸上画,画的是爸爸修椅子的样子,椅腿上画了个大大的爱心,旁边写着 “爸爸最厉害”。他看爸爸刨木时,木屑卷成小卷落在地上,忍不住伸手摸了摸:“爸,这木屑像不像天上的云?软乎乎的!”
“小心扎手。” 建国把木屑扫到一边,“等会儿给你做个木屑小火车,比你的铁皮青蛙还好玩。”
晓阳一听,立马把铅笔收起来,凑到木工台边:“我帮你递工具!锯子在哪?我给你拿!”
父子俩正忙活,铺门口的红布帘又被掀动了。刘寡妇抱着孩子走进来,看见桌上的旧木椅,笑着说:“建国哥,你这手艺真细致,王奶奶刚才在小区里说你要帮她修椅子,我就赶紧过来了。” 她指了指怀里的孩子,“我想给孩子做个小书桌,要矮点的,他明年上幼儿园,能自己画画的那种。”
建国放下手里的刨子,走到刘寡妇身边:“想要啥样的?松木的就行,轻便还结实,桌面要多大的?50 公分还是 60 公分?”
“50 公分就行,太大了占地方。” 刘寡妇摸了摸旁边的小凳子,“就按这个凳子的工艺做,卯榫的,别用钉子,我家孩子爱啃东西,怕扎着。”
“放心,肯定用卯榫,桌面再给你磨得光溜点,边角倒个圆,免得磕着孩子。” 建国拿起块杉木比划,“三天就能做好,到时候你过来看看,不合适我再改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