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…… 我今天来,是想问问…… 材料要是不齐,能不能补?” 李叔的声音像蚊子叫,手指在杯沿上蹭来蹭去,“我家之前的老照片丢了几张,不知道能不能用邻居证明补……”
建国放下刨子,走过来:“能补!你找老周、王奶奶他们签个证明,说明你家房屋情况,拆迁办认的。我帮你写个清单,你按清单找材料,保准顺利。”
那天下午,李叔拿着建国写的清单,在村里跑了一下午 —— 找老周签证明,找王奶奶补照片,还去村委会复印了宅基地档案。夕阳西下时,他捧着整理好的材料,站在拆迁办门口,却没敢进去 —— 怕被人看见,说他 “之前闹得凶,现在偷偷签”。
“李叔?你咋在这儿?” 拆迁办的小王下班出来,看见他,笑着说,“我还以为你得再等几天呢!你家材料要是齐了,我帮你加班签了,省得你明天再来。”
李叔攥着材料袋,手都在抖,跟着小王进了办公室。看着协议上的 “被拆迁人:李建国”(笔误,赶紧改成 “李卫国”),他突然鼻子发酸 —— 要是早听建国的,不搭铁皮房,不闹事,早就签了,也不用担惊受怕这么久。
“签吧,李叔。” 小王把笔递给他,“你看村里大半人家都签了,都是按规矩来,没人闹了。林家带了好头,大家都明白,闹没用,踏实签才划算。”
李叔接过笔,在协议上签了字,字迹歪歪扭扭,却比任何时候都认真。走出拆迁办时,天已经黑了,他看见村里不少人家亮着灯,隐约听见有人聊 “新家咋装修”“以后去哪买菜”,心里突然松了口气 —— 终于不用再闹了,也能住新楼了。
接下来的半个月,清溪村的拆迁办门口,每天都排着队。村民们手里的材料越来越整齐,有人学林家把房产证按年份捆好,有人把照片标上序号,还有人带着邻居证明,连之前最固执的张老栓,都主动放弃了 “多要 5 平” 的想法,说 “林家都不贪,咱也别折腾”。
张婶路过时,看见这场景,嘴里嘟囔着 “都是跟风”,却悄悄拉着刘婶问:“你家选的啥楼层?拆迁办给的补偿够不够装修?” 刘婶笑着说:“选的三楼,离学校近,补偿够装修,还能剩点给儿子娶媳妇。秀兰说,简单装装就行,住着舒心比啥都强。”
张婶没再说话,心里却有点动摇 —— 之前她总觉得林家 “运气好”,现在看这么多人按规矩签都顺利,也开始琢磨要不要整理材料。
月底那天,拆迁办贴了张进度通报:全村 56 户,已有 28 户签了协议,剩下的也在陆续准备材料,没再有人闹着要 “特殊照顾”。村民们路过通报栏,都围过来看,有人说 “早知道早签,省得担心”,有人说 “林家真是榜样,不然咱还得闹好久”,还有人聊起新家的装修,说要学林家选耐脏的地板,给老人装矮开关。
林家小院里,赵秀兰正腌新的萝卜干,建国在给晓阳做书架,林老太坐在藤椅上缝补,晓阳趴在桌上改他的新家平面图 —— 这次他给李叔的房间也画了个小窗户,说 “李叔住新楼,也能晒到太阳”。
“爸,村里大半都签了!” 晓梅放学回来,手里拿着拆迁办的通报,“小王叔叔说,都是跟咱家学的,材料齐,不闹事,进度快了好多!”
建国笑着点点头,手里的刨子 “沙沙” 响:“咱就说,按规矩来,不贪不闹,日子才能顺。以后搬了新家,大家都是邻居,处好关系,比啥都强。”
风卷着槐树叶吹进来,落在晓阳的画上,那张歪歪扭扭的平面图上,不仅有林家的 101、102,还有李叔的房间,刘婶的咸菜缸,张老栓的小花园 —— 像个小小的清溪村,热热闹闹,满是盼头。
那天晚上,村里不少人家都飘着饭菜香,有人炖了鸡,有人煮了鱼,聊的都是新家的事。没人再提 “闹事”“多要补偿”,只说 “选个好楼层”“早点装修”“以后互相照应”。月光洒在清溪村的土路上,把之前的争吵、矛盾,都照得淡了,只剩下对新家的期待,和对踏实日子的向往 —— 而这一切,都从林家那句 “按规矩来” 开始,慢慢变成了全村人的共识。
喜欢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