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梅接过,轻轻咬,汤汁立刻溢满口腔,烫得她直吸气,却舍不得吐,像含着一口温泉。
电视里,王菲和那英并肩站在舞台中央,背景是旋转的星空灯。《相约九八》的前奏一响,晓梅立刻跟着哼:“打开心灵,剥去春的羞涩……”
她声音清亮,像山涧滴水。老太听了,也轻轻晃头,嘴里却溜出另一段旋律——是她年轻时在河边洗衣裳学的山歌,调子与流行歌天差地别,却莫名和谐,像两条不同的小溪汇进同一条河床。
建国靠在椅背上,手指在桌沿打拍子,煤炉的火光在他脸上跳动,把他的影子投在屋顶,影子跟着旋律一晃一晃,像在给歌曲伴舞。
一曲唱罢,建国清清嗓子:“说点正事。今年收成不错,我寻思明年把屋顶拾掇拾掇,去年漏雨那块,先铺层油毡,再上瓦,保准十年不愁。”
秀兰一边给老太添汤,一边接话:“我也想好了,院角再开块菜地,种黄瓜、西红柿,晓梅爱吃生西红柿,晓阳爱吃黄瓜蘸酱,省得去镇上买。”
晓梅举手:“我明年冲重点高中!晚自习我不回来了,给我留点黄瓜当宵夜就行。”
晓阳不甘示弱:“我明年要考双百!还要帮爸递玉米棒,帮妈喂鸡!”
老太笑着摸孙子的头:“好,到时候奶奶给你缝个新书包,绣上‘状元’俩字。”
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,像在给明年播种子,每一句话落地,都发出“扑通”一声,悄悄埋进土里,等着发芽。
说到明年,秀兰想起拆迁,笑着摇头:“前几天去张婶家,她还在算补偿款,说‘明年肯定拆’,我劝她——‘婶子,别想了,踏实包饺子比啥都香’。”
建国也笑:“李叔的棚子锈得不成样,他自己都懒得看了,听说要当柴烧。”
老太抿口饺子汤,慢悠悠总结:“人哪,该是你的,跑不了;不是你的,争破头也白搭。咱家不贪,不求,一碗饺子、一锅汤,一家人围一起,就是好日子。”
晓阳趴在窗边,看远处烟花升空,红的、绿的、金的,在黑夜里绽成巨大的菊。他小声说:“明年过年,我还要在家吃饺子,不要新楼,不要大钱,就要这样。”
秀兰过来摸他的头:“会的,年年都这样,一年更比一年香。”
电视里的主持人开始倒计时,全家跟着一起喊:“十、九、八……三、二、一!”
建国端起饺子汤:“来,碰个杯——祝咱林家,岁岁安稳!”
“当——”瓷碗相撞,清脆一响,像给新年上了发条。
建国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挂红鞭,走到院门口。引线一点,“噼里啪啦”炸开,火光映红雪地,红纸屑被气浪冲得老高,又纷纷落下,像一场红色的雪。
晓阳捂着耳朵笑,晓梅把半块糖塞给他,老太站在门槛上,眯眼看不远处的烟火,嘴里轻轻念叨:“安稳就好,安稳就好……”
鞭炮声渐渐稀了,远处的狗开始吠,近处的鸡笼也传来“咕咕”的低语。
林家的灯还亮着,没人想关。电视里已变成雪花屏,发出轻柔的“沙沙”,像雪落屋顶。
一家人仍围桌而坐,说说明年的玉米价,说说晓梅的志愿,说说晓阳的小木车要不要刷成蓝色。
桌上的饺子还剩三两个,汤面映着灯光,像一轮小小的月亮,被碗沿圈住,安安静静地泊在那里。
——1998年除夕夜,林家没有提一句“拆迁”。
他们把“岁岁安稳”四个字,包进饺子里,写进春联里,藏进鞭炮的火光里,然后牢牢地,记在了心里。
窗外,雪还在下,轻轻地,像给整个世界盖上一层柔软的糖霜。
屋内,炉火正旺,汤还热,人还笑。
新的一年,就这样踏踏实实地来了。
喜欢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拆迁后,我家靠吃瓜暴富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