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队在使馆的仓库中,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外交礼品:明代皇帝赏赐的“御制瓷器”(其中一件青花龙纹瓶为永乐官窑精品)、嵌有宝石的黄金带钩、丝绸织成的“万国来朝”图,以及忽鲁谟斯国王回赠的波斯地毯(绘有中式龙凤图案)、乳香和宝石。“通过对黄金带钩的成分分析,其工艺结合了中国的鎏金技术和波斯的宝石镶嵌工艺,是外交融合的象征,”郑海峰展开波斯地毯,“地毯上的龙凤图案虽为中式,但编织技法却是波斯传统,证明两国在外交礼品上也追求‘文化融合’。”
在使馆的档案室,林珊的团队发现了一本《忽鲁谟斯国王日记》(波斯文),详细记录了郑和船队到访后的变化:“永乐十五年,中国船队带来大量丝绸、瓷器,我国商人通过转口贸易,将其销往欧洲、非洲,获利十倍;永乐十六年,港口税收增加三倍,城市规模扩大,新建房屋百间;永乐十八年,各国商人云集,忽鲁谟斯成为波斯湾最富有的国家。”日记中还记载了国王对地理优势的认知:“吾国之兴,在扼波斯湾之咽喉,中国船队之来,如添翼也。”“这本日记清晰地展现了地理枢纽对国家兴衰的直接影响,”林珊翻译道,“忽鲁谟斯原本是一个小部落联盟,因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,加上郑和船队的到访带来的贸易繁荣,迅速崛起为波斯湾强国——这种‘地理+机遇’的崛起模式,在古代世界极为常见。”
考古队还在古城外围发现了大量明代后期的废弃房屋遗迹,经碳十四检测,这些房屋的废弃时间集中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,与欧洲新航路开辟(1498年达·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)的时间高度吻合。“新航路开辟后,欧洲船队不再经过波斯湾,而是直接绕过好望角与印度、中国贸易,忽鲁谟斯的地理枢纽地位瞬间丧失,”欧阳宗明指着废弃房屋中的波斯地毯残片,“这些地毯还未完工,说明贸易衰落来得突然,工匠被迫停工逃亡——地理优势是‘双刃剑’,能让国家因之兴盛,也能因优势丧失而迅速衰落。”
在忽鲁谟斯古城的老城区,许多居民仍保留着与中国相关的习俗。65岁的穆罕默德·礼萨家中珍藏着一套明代青花瓷茶具,每天用它喝茶;他的孙女穿着红色的连衣裙,这是当地婚礼上的传统服饰,“我的祖父告诉我,红色是‘中国色’,能带来好运,”礼萨笑着说,“我们还保留着‘春节拜年’的习俗,虽然不知道具体含义,但老辈人说,这是与中国朋友约定的‘友好仪式’。”伊朗历史学者法蒂玛在考察后说:“忽鲁谟斯的考古发现,证明地理枢纽不仅塑造国家命运,更影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——即使在贸易衰落数百年后,文化融合的痕迹仍能在日常习俗中找到,这是地理探索最深远的遗产。”
2029年1月,也门亚丁的阳光透过古城的废墟,照亮了“海探七号”考古队的发掘现场——在古港遗址的西侧,一座融合中式与阿拉伯式风格的清真寺逐渐显露:寺门为中式的“牌楼式”结构,却刻着阿拉伯文的《古兰经》经文;大殿的梁柱采用中式的榫卯工艺,屋顶却是阿拉伯式的圆顶;地面铺着的青花瓷地砖,绘有“星月”图案(伊斯兰教象征),却用中式的青花技法烧制。程远站在寺门前,手中的《郑和航海图》注记着“阿丹国多穆斯林,舟师至此需尊其习俗”,“这座清真寺是郑和船队‘尊重宗教、促进交流’的实物证据,也是地理探索推动宗教传播的典型案例。”
考古队在清真寺的地基中,发现了一块明代“宗教友好碑”,碑体为花岗岩材质,正面用中文刻着“永乐十四年,郑和舟师与阿丹国穆斯林约定:互不干涉宗教信仰,共建和平;背面用阿拉伯文刻着相同内容,落款为“大明船队”与“阿丹国清真寺”。“这块石碑证明,郑和船队的地理探索不是‘文化扩张’,而是‘宗教包容’,”郑海峰指着碑文,“这种包容为宗教交流创造了条件——船员尊重当地的伊斯兰教信仰,当地穆斯林也对中国文化保持开放态度,形成了‘相互理解、相互借鉴’的良好氛围。”
在清真寺的藏经阁遗址,林珊的团队发现了一批宗教典籍:一本用阿拉伯文抄写的《古兰经》(封面用中式丝绸包裹)、一本中文的《论语》(扉页有阿拉伯文批注)、还有一本混合两种文字的“宗教对话录”,记录了船员与穆斯林学者的讨论内容:“船员问:‘何为仁?’学者答:‘仁即爱人,如真主爱世人;学者问:‘何为清真言?’船员答:‘清真言即信仰,如吾辈信仰孔子之道。’”“这本对话录是宗教交流的珍贵文献,”林珊说,“它证明双方不是‘各说各话’,而是真正理解对方的宗教理念,这种深度交流在古代宗教传播中极为罕见。”
在清真寺附近的墓葬区,考古队发现了一座明代穆斯林的墓葬——墓碑上用中文刻着“大明船员王某,信奉伊斯兰教,葬于此地,享年三十五岁”,墓中随葬品有一本《古兰经》抄本、一串念珠,还有一块刻着“忠、孝、仁、义”的中式木牌。“通过对骸骨的DNA分析,这位船员来自中国福建,生前长期在阿丹生活,”法医介绍道,“他的骨骼中残留着阿拉伯饮食特有的香料成分,证明他已深度融入当地生活;而随葬的《论语》木牌,又说明他未完全放弃中国文化根脉——这种“双重文化认同”,正是地理探索带来的宗教与文化融合的鲜活写照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