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枚瓷片是景德镇官窑产品,”方美怿用光谱仪检测,“青花料是苏麻离青,胎土成分与‘清和号’沉船出土的瓷器一致。它证明郑和使日后,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,中国瓷器、书画等艺术品开始传入日本,影响了日本的文化发展。”
就在考古队准备拍摄壁画时,两名盗墓者试图盗取遗址旁的一块明代石构件——构件上刻着“寿安镇国山”字样,是碑的残件。欧阳宗明立刻上前阻拦,与盗墓者扭打在一起,方美怿趁机报警。
日本警方很快赶到,将盗墓者抓获。“这些盗墓者想把石构件走私到海外,”程远看着被追回的残件,气愤地说,“‘寿安镇国山碑’是中日共同的文化遗产,不是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!我们必须加强保护,不让这些珍贵文物遭到破坏。”
“郑和使日——跨越六百年的和平之旅”特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幕。展厅内,宁波桃花渡的锚链残件、舟山的倭寇沉船武器、日本对马岛的勘合碑拓本、京都的青花瓷片等文物一字排开,清晰地展现了郑和使日的全过程及其深远影响。
程远站在展台前,向参观者介绍:“永乐二年的郑和使日,是中国航海史上的重要一页。它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倭寇问题,开启了中日勘合贸易,更开创了‘以和外交’的典范——郑和带着舟师却不轻易动武,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和平,这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启示意义。”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在开幕式上,为考古队颁发了“东亚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”:“中国考古人用严谨的工作,还原了郑和使日的历史真相,填补了中日关系史研究的空白。这些文物是东亚和平友好的见证,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。”
展览期间,中日两国联合举办了“郑和使日与东亚海上秩序”学术研讨会,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的学者,围绕郑和使日的历史意义展开深入讨论。日本学者山田裕司说:“过去我们对郑和的认识只限于西洋,现在才知道他还为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我们应该以史为鉴,共同维护东亚的和平稳定。”
展览结束后,欧阳宗明和方美怿带着他们六岁的儿子欧阳海禾,在宁波桃花渡的“郑和使日起航纪念石”前合影。海禾手里拿着一个迷你版的明代海船模型,奶声奶气地说:“爸爸,妈妈,郑和爷爷好厉害,用大船就能让大家不打仗!”
方美怿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:“对呀,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文物,把郑和爷爷的和平精神传下去。”
程远和林珊站在不远处,看着这温馨的一幕,相视而笑。“你看,”林珊靠在程远肩上,“我们的考古不仅还原了历史,还在孩子心里种下了和平的种子。这就是考古的意义,让历史照亮未来。”
程远握住她的手,望向远方的甬江:“郑和使日的探索还没有结束,未来我们还要去日本的壹岐岛、平户港,寻找更多当年船队的遗迹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坚持下去,就能让更多人知道,中国古代的航海文明,不仅是探索未知的勇气,更是追求和平的智慧。”
夕阳下,宁波桃花渡的江水泛着金色的光芒,“郑和使日起航纪念石”在余晖中熠熠生辉,仿佛一艘无形的宝船,正沿着六百年前的航线,再次驶向未来。而程远和他的伙伴们,也将继续在考古的道路上前行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,也是属于中国海洋文明的新篇章。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