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秋,“海探七号”考古船的锚链在马累岛古港口的珊瑚礁滩上溅起细碎的浪花。程远站在甲板上,指节因用力攥着《郑和航海图》复制品而微微泛白——图上用朱砂勾勒的“马累岛—摩加迪沙”航线像一条鲜红的绸带,“用庚酉针四十五更”的标注旁,还残留着前人用墨笔圈画的痕迹,这正是资料中记载的,郑和船队从斯里兰卡直航东非的核心针路。
“费信在《星槎胜览》里写得很清楚,”林珊从船舱取出一本线装的《郑和航海图》校注本,书页间夹着的叶脉书签是去年在泉州沉船遗址采集的,“第三次下西洋时,他随船过马累岛,‘用庚酉针,顺风二十一昼夜抵卜剌哇’。这里的‘庚酉针’可不是随便标注的——明代罗盘分二十四向,每向又分两针,庚酉针对应现在的262.5度,刚好直指索马里的布腊瓦港。我们这次来,就是要找当年船员留下的针路实证,不然总有人说‘针路是文献虚构’。”
郑海峰扛着摄像机穿梭在甲板上,镜头扫过马累岛沿岸的白色沙滩,突然停在远处一片泛着青灰色的珊瑚礁区:“程队!珊姐!你们快看!”他将镜头拉近,阳光下,一块半埋在珊瑚丛中的石碑一角隐约可见,碑面上似乎有刻痕,“当地向导说,上个月台风把珊瑚吹倒一片,这石碑才露出来的,说不定就是咱们要找的针路碑!”
欧阳宗明和方美怿早已换上潜水服,背着防水相机和光谱仪站在船舷边。方美怿发梢别着的茉莉香包被海风浸得柔软,她笑着拍了拍欧阳宗明的潜水镜:“上次在基尔瓦你跟我抢着清理铭文,这次碑上的字归我来拓,你负责记录珊瑚附着情况,不许耍赖。”欧阳宗明无奈点头,眼底却藏着笑意——从东非考古开始,两人总在这样的拌嘴中,把危险的工作变成默契的约定。
潜入水中的瞬间,清凉的海水包裹住身体,马累岛的水下能见度超过十米,彩色的热带鱼在珊瑚丛中穿梭。两人小心翼翼地拨开附着在石碑上的珊瑚虫,指尖触到碑面时,方美怿突然屏住呼吸——一行清晰的中文刻字在探照灯下显露:“永乐十二年,大明船队过此,用庚酉针四十五更抵木骨都束”。碑面右侧,还刻着一个巴掌大的罗盘图案,指针精准地指向“庚酉”方位,甚至能看清罗盘边缘标注的“二十四向”刻度。
“是针路碑!碳十四检测数据出来了!”方美怿的声音通过防水麦克风传来,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,“年代是1414±5年,正好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时间!这和《郑和航海图》的记载完全对得上!”
欧阳宗明游到石碑另一侧,用软毛刷清理碑底的泥沙,几行更小的刻字渐渐浮现:“船队分腙,一去亚丁,一去摩加迪沙”。“分腙!”他猛地抬头,对着镜头比划,“资料里说船队在马累岛分两路,一路走‘马尔代夫—埃尔—亚丁’线,一路走‘马尔代夫—摩加迪沙’线,这块碑直接证实了分腙航线的存在!”
水下摄像机突然捕捉到两道人影,正举着撬棍撬动石碑边缘的珊瑚。方美怿立刻关掉探照灯,拉着欧阳宗明躲到一块巨大的珊瑚石后。透过缝隙,他们看清来人穿着黑色潜水服,手里的金属探测器正对着石碑发出“滴滴”声——是之前在阿曼遗址骚扰过他们的盗墓者!
“住手!”欧阳宗明突然冲出去,用潜水刀挡住盗墓者的撬棍。为首的盗墓者愣了一下,随即挥拳朝他打来,方美怿趁机启动摄像机,拍下他们的作案过程,同时通过对讲机向船上报警。
“海探七号”立刻联系马尔代夫警方,巡逻艇五分钟内赶到现场。盗墓者见势不妙,启动快艇想要逃跑,却被警方的拦截网困住。被押上巡逻艇时,盗墓者还不甘心地喊:“那碑上的字能卖几百万!你们懂什么!”
回到船上,方美怿捧着从盗墓者手里追回的石碑碎片,眼眶通红:“他们想把碑敲碎了带走,幸好我们来得及时。”欧阳宗明从防水袋里掏出一枚用珊瑚打磨的小吊坠,吊坠上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“方”字——是他在航行途中,用小刀一点一点刻的。“别难过了,”他把吊坠戴在方美怿脖子上,“以后我每天都跟你一起下潜,再也不让你单独面对危险。”方美怿摸了摸吊坠,冰凉的珊瑚贴着皮肤,心里却暖得发烫。
沿着“庚酉针”航线航行三天后,“海探七号”抵达索马里布腊瓦港。这里的海岸线不像马累岛那般平缓,黑色的玄武岩礁石在海水中矗立,浪花拍打在礁石上,溅起白色的泡沫。程远站在古码头遗址的礁石上,手里捧着一本明代抄本《针位篇》,泛黄的纸页上,“从马累到布腊瓦,用庚酉针,四十五更,每更六十里”的字迹虽已模糊,却字字清晰地印证着航线的精准。
“我们用现代航海软件算了一遍,”林珊拿着平板电脑,屏幕上显示着两条重叠的航线——一条是《郑和航海图》的针路,一条是现代直航线,“按‘四十五更’算,明代航程约2700里,合900海里,和现在的直航线距离只差不到20海里。要知道,这可是六百年前,没有卫星导航,全靠罗盘和星象,能做到这么精准,太不可思议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