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弹幕】:“真相大白!终于知道宝船多大了!”“程教授团队太牛了!三年没白等!”“求复刻一艘宝船!想去看!”
程远对着镜头深深鞠躬:“感谢各位观众三天来的陪伴。今天我们解开了宝船尺度之谜,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还有很多待解的谜团——比如,为什么刘大夏要烧毁郑和下西洋的档案?宝船的航海技术到底有多先进?接下来,我们会继续发掘泉州湾的其他遗址,直播也会持续更新。”
【突发状况】: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,一名年轻的考古队员拿着手机跑进来:“程队!南京博物院刚刚传来消息,他们在整理龙江船厂残档时,发现了一张永乐五年的‘宝船建造清单’,上面明确写着‘二千料船六十艘,长十八丈’——和我们的结论完全一致!”
【镜头】:直播画面切到南京博物院的实时连线,屏幕上出现一张泛黄的清单,“十八丈”三个字被红圈标出。南京博物院的专家对着镜头说:“这张清单是在一堆废弃的账册里发现的,之前被误认为是漕运船只的记录,今天看到泉州的直播,才发现它是宝船的建造清单!”
【弹幕】:“双证据!彻底实锤了!”“考古太神奇了!感觉在破案!”“程教授什么时候开下一场直播?”
遗址旁的“生命故事”
【直播画面切换】:一周后,镜头对准泉州湾沉船遗址的保护现场。程远和林珊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景台上,台下是前来参观的市民和学生。郑海峰的摄像机扫过遗址旁的纪念碑,上面刻着“郑和船队补给船遗址——1407-2043”。
“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‘生命’的故事。”程远指着遗址方向,“在这艘沉船上,我们发现了三具船员的骸骨,经鉴定,他们的年龄都在20-25岁之间,其中一位的随身物品里,有一枚刻着‘林阿福’的铜牌。”
【镜头】:方美怿捧着一个透明的展示盒,里面放着一枚小小的铜牌和一束干枯的茉莉花。“这束茉莉花是在林阿福的骸骨旁发现的,经过检测,是福建本地的品种。”方美怿的声音温柔,“我们推测,他出发前,家人在他的行囊里放了这束花,希望他能平安归来。但很遗憾,这艘船在永乐六年的一次台风中触礁沉没,所有船员都没能回家。”
欧阳宗明补充道:“我们还在骸骨的牙齿里发现了胡椒的残留,这和《瀛涯胜览》记载的‘船员日食胡椒二钱’一致。这些细节让我们知道,郑和船队的船员不仅是航海者,也是有家人、有牵挂的普通人。”
【弹幕】:“看哭了……林阿福的家人肯定等了他很久。”“考古不仅是挖文物,也是在还原人的故事啊。”“希望能为这些船员立个碑。”
程远抬手擦了擦眼角,对着镜头说:“我们已经联系了相关部门,计划在遗址旁修建一座‘船员纪念墙’,把所有能确认身份的船员名字刻在上面。同时,我们会继续研究沉船里的文物,还原他们的生活细节——因为每一个为航海事业牺牲的人,都值得被记住。”
【直播尾声】:夕阳西下,镜头对准泉州湾的海面,金色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上。程远、林珊、郑海峰、欧阳宗明和方美怿站在甲板上,身后是“海探五号”的桅杆。
“各位观众,‘宝船重现’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,但我们的考古之旅还在继续。”程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舍,“郑和下西洋的故事,不仅是关于大船和远航,更是关于勇气、智慧和和平。未来,我们会带着这些发现,继续探索更多的遗址,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。”
【弹幕】:“舍不得结束!程教授下次直播什么时候?”“已经关注考古基地的公众号了!”“为中国考古人点赞!”
【镜头】:画面渐渐暗下来,最后定格在遗址旁的纪念碑上,旁边弹出一行文字:“下一场直播:《寻找郑和的航海日志》——敬请期待”。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