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,郑海峰的对讲机传来急促的声音:“程队!不好了!欧阳宗明和方美怿在遗址南侧失踪了!”程远和林珊立刻往南侧跑,只见沙丘上有一串新鲜的脚印,旁边散落着方美怿的帆布包,里面的茉莉香包掉在地上,香包上沾着几滴血迹。
“肯定是张诚的余党!”郑海峰的脸色瞬间沉下来,“之前在亚丁港被抓的只是他的手下,他肯定还在盯着我们的文物!”程远立刻让马哈茂德联系当地警方,然后带着郑海峰沿着脚印追踪。脚印在一处废弃的山洞前消失了,程远让郑海峰守住洞口,自己则悄悄摸了进去。
山洞里黑漆漆的,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。程远借着手机的灯光,看到欧阳宗明和方美怿被绑在石柱上,张诚坐在一旁,手里把玩着那枚“清和号”船牌。“程队长,我们又见面了,”张诚笑着说,“把摩加迪沙发现的文物交出来,我就放了他们,不然……”他手里的刀在方美怿的面前晃了晃。
“你别伤害他们!”程远大喊一声,“文物都在营地的文物箱里,我带你去拿,但你必须先放了他们。”张诚想了想,说:“可以,但你只能一个人进来,要是敢耍花样,我就杀了他们。”
程远走进山洞,慢慢靠近张诚。突然,他趁张诚不注意,扑了过去,一把夺过他手里的刀。郑海峰也趁机冲进山洞,和程远一起制服了张诚的手下。欧阳宗明用力挣脱绳子,跑到方美怿身边,帮她解开绑在手上的绳子:“你没事吧?有没有哪里受伤?”方美怿摇摇头,扑进他的怀里,眼泪掉了下来:“我没事,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。”
当地警方赶到后,将张诚和他的手下全部抓获。看着被带走的张诚,程远松了口气:“这次终于可以彻底摆脱他们了,我们能安心考古了。”林珊笑着说:“是啊,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文物被偷了。”
在摩加迪沙的最后一天,考古队在居住遗址旁立了一块纪念碑,上面用中文和索马里文写着“中国郑和船队船员聚居地遗址——中索友谊的见证”。程远、林珊、郑海峰、欧阳宗明、方美怿和马哈茂德一起为纪念碑揭幕,海风拂过碑面,仿佛在诉说着六百年前那段跨越山海的友谊。
“希望这座纪念碑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,”马哈茂德握着程远的手,“也希望我们两国的考古合作能一直延续下去,一起发掘更多的历史秘密,让中索友谊的故事永远流传。”
程远点点头:“我们一定会的。未来,我们可以一起开展‘郑和航线东非段联合考古项目’,沿着郑和船队的航线,发掘更多的遗址,让这段辉煌的历史,成为连接中索友谊的纽带。”
离开摩加迪沙那天,马哈茂德送给程远一件特殊的礼物——一件用当地黏土和中国青花工艺烧制的瓷盘,瓷盘上画着“中国船员与索马里居民一起耕种”的图案。“这是我们用遗址出土的陶瓷残片上的工艺烧制的,”马哈茂德笑着说,“希望你能收下,作为我们两国考古合作的纪念。”
程远接过瓷盘,紧紧握在手里,心里满是感激。他知道,这件礼物不仅是考古合作的见证,更是中索友谊的象征。
“探海号”缓缓驶离摩加迪沙港,程远站在船首,看着渐渐远去的东非海岸线,心里满是不舍,却也满是收获。这次东非之行,不仅找到了郑和船队船员的聚居地遗址,发现了珍贵的文物,还与索马里考古团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为后续的联合考古奠定了基础。
航行途中,程远收到了“郑和下西洋考古博物馆”的消息,博物馆的“东非船员聚居地展区”已经开始筹备,计划将这次在摩加迪沙发现的铜香炉、永乐通宝、丝绸残片和瓷盘一起展出,让观众们了解郑和船队与东非的友好往来。
“等我们回去,就能看到展区的雏形了,”程远对林珊说,他轻轻握住她的手,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,“到时候,我们要把这次摩加迪沙发掘的故事,讲给每一位来博物馆的观众听,让他们知道,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有多远,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有多辉煌。”
林珊靠在程远的肩膀上,笑着说:“我已经开始整理摩加迪沙的考古资料了,打算写一本《郑和船队东非聚居地纪实》,把我们的发掘经历和船员的故事都写进去,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被遗忘的历史。”
郑海峰也凑过来,兴奋地说:“我还拍了很多摩加迪沙的照片和视频,回去后可以做成纪录片,在博物馆的放映厅播放,让观众们‘身临其境’感受东非的考古现场!”
欧阳宗明和方美怿则坐在甲板的另一侧,一起整理着这次发掘的文物修复笔记。欧阳宗明看着方美怿认真的侧脸,轻声说:“美怿,等这次考古结束,我想带你去泉州看看,那里有我小时候常去的海边,还有很多好吃的小吃。”方美怿抬起头,眼里闪着光:“好啊,我还想去看看永乐码头遗址,看看你说的那个刻着‘李三’印章的船台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