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海峰则在船台遗址里有了新的发现——他在一个废弃的船台缝隙里,找到了一块小小的木质构件,构件上刻着一个“李”字,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。“专家说这些符号可能是李三团队的标记,”郑海峰拿着木质构件,兴奋地说,“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符号,在之前发现的五种船型遗址里寻找更多李三团队的痕迹!”
在南京的半个月里,程远、林珊和郑海峰每天都在宝船厂遗址公园和档案馆之间奔波,整理李三的相关资料,研究造船工艺,虽然忙碌,却觉得收获满满。他们不仅找到了李三的详细记载,还还原了部分造船工艺,为后续的考古研究和文物复原奠定了基础。
离开南京那天,宝船厂遗址公园的专家送给程远一件礼物——一幅明代宝船厂的手绘地图,上面详细标注了各个船台、工匠居住区域和材料仓库的位置。“希望这幅地图能帮到你们,”专家说,“期待你们能有更多的发现,让李三团队的故事,让郑和船队的辉煌,被更多人知道。”
程远接过地图,紧紧握在手里,眼里满是感激。“谢谢您,”他说,“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,不辜负您的期望。”
火车缓缓驶出南京站,程远、林珊和郑海峰坐在靠窗的位置,看着窗外的风景。“接下来,我们去哪里?”郑海峰问道,眼里满是期待。
程远看着手里的宝船厂地图,又看了看林珊整理的李三资料,笑着说:“我们回南海!之前在马船遗址发现的船员逃生路线图,标注了他们登岸后往古里国方向前进。我们可以沿着这条路线,寻找当年船员的遗迹,说不定能找到他们在古里国留下的文物,进一步还原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的交流历史。”
林珊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《瀛涯胜览》里记载古里国与中国往来密切,很多船员都在那里留下了生活痕迹。我们去那里,说不定能找到船员的墓葬,或者他们使用过的物品。”
郑海峰也兴奋地说:“我已经开始期待了!到了古里国,我们可以和当地的考古专家合作,一起探索,说不定能有更大的发现!”
程远看着两人充满期待的眼神,心里也燃起了新的斗志。他知道,古里国的探索之旅,又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惊喜的旅程。但他相信,只要他们三人一起,只要所有队员一起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就没有发掘不了的历史秘密。
火车一路向南,朝着南海的方向驶去。程远看着窗外渐渐靠近的海岸线,仿佛已经看到了古里国的遗址,看到了当年船员留下的痕迹,看到了更多等待他们去发掘的历史传奇。他知道,他们的考古之路,还远远没有结束,在这片辽阔的大海上,在这个古老的世界里,还有无数的历史秘密,等着他们去揭开,等着他们去守护。
一个月后,“探海号”再次起航,朝着古里国(今印度喀拉拉邦附近)的方向驶去。程远站在船首,手里拿着那幅宝船厂地图和李三的资料,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。海风拂过他的脸颊,带着海水的咸腥味,仿佛在召唤着新的冒险。
林珊走到他身边,手里拿着一份古里国的考古资料:“根据《瀛涯胜览》的记载,古里国的港口当年有很多中国商人居住,我们可以先从那里开始探索,寻找船员的遗迹。”
郑海峰也走过来,手里拿着望远镜,眺望着远方:“我已经联系了印度的考古专家,他们说会在古里国的港口遗址等我们,还帮我们准备了考古设备和物资。”
程远点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。“好!”他说,“这次我们不仅要寻找船员的遗迹,还要和印度的考古专家一起,研究郑和船队与古里国的文化交流,让这段跨越国界的历史,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。”
“探海号”在海面上缓缓航行,朝着古里国的方向前进。程远、林珊和郑海峰站在船首,望着远方的海平面,心里满是期待。他们知道,新的冒险即将开始,新的历史秘密即将被揭开,而他们的考古之路,也将在这片辽阔的大海上,继续书写新的传奇。
在接下来的航行中,队员们并没有闲着。林珊每天都在整理古里国的考古资料,结合《瀛涯胜览》《西洋番国志》的记载,绘制出古里国港口遗址的推测地图;郑海峰则和安保组一起,加强了甲板的警戒,同时对潜水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,确保下一次下潜的安全;程远则反复研究着船员逃生路线图,结合古里国的历史地理,在海图上标注出几个疑似船员遗迹的区域。
航行到第五天,声呐组突然传来消息,在古里国港口附近的海域,探测到了一片疑似人类活动的遗迹,包括木质建筑构件和陶瓷碎片,与明代中国的工艺特征高度吻合。程远立刻召集众人,在驾驶室里召开紧急会议。
“古里国港口附近……《瀛涯胜览》里说这里是‘中国商人聚居之地’,”程远指着海图上的标记,“声呐显示的遗迹区域很大,很可能是当年船员登岸后建造的居住遗址,或者是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易的市场遗址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