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远和郑海峰立刻跑过去,顺着林珊指的方向看去。快艇的船体涂成了深灰色,在海面上几乎与海水融为一体,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。更让人警惕的是,快艇上的人正往水里投放潜水装备,其中一个人背上的液压钳在阳光下闪着冷光——那是盗墓者常用的工具,专门用来撬开船板和舱门。“又是他们!”郑海峰咬牙切齿,上次“海狼帮”盗掘“裕丰号”时,差点毁掉那本珍贵的《船用粮簿》,这次他们显然是收到了风声,想来抢宝船遗址的头功。
“现在情况紧急,”程远迅速冷静下来,开始布置任务,“郑海峰,你带安保组的老王和小李守在甲板上,准备好高压水枪和防暴盾牌,绝对不能让他们登船;林珊,你立刻联系渔政和附近的海事局,说明情况,让他们尽快派船支援,同时把声呐数据和遗址坐标加密发回研究所;我带赵哥和小陈下去,先确认遗址的核心区域,把关键文物保护起来,一旦发现盗墓者,尽量拖延时间,等支援到了再动手。”
“不行!太危险了!”郑海峰一把拉住程远的胳膊,“‘海狼帮’的人手里有武器,上次老鬼就带着水下刀,你一个人下去……”
“没有时间犹豫了!”程远打断他,抓起潜水头盔扣在头上,“要是让他们炸了遗址,我们就永远没法证明宝船的尺度了!赵哥,小陈,跟我走!”
不等郑海峰再说什么,程远已经跟着赵哥和小陈跳进了海里。海水刚没过头顶,一股微凉的水流就顺着潜水服的缝隙钻了进来,与甲板上的灼热形成鲜明对比。程远调整了一下潜水灯的角度,光柱穿透海水,照亮了下方昏暗的海底。这里的海底地形比想象中复杂,到处是凸起的暗礁和流动的泥沙,声呐信号之前之所以模糊,就是因为这些泥沙掩盖了船体的大部分结构。
三人呈三角阵型缓慢下潜,潜水灯的光柱在海水中扫过,突然,一道巨大的木质结构出现在眼前——那是一根桅杆的基座,直径足有三米,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海藻和贝壳,基座边缘还残留着几根断裂的缆绳,缆绳的纤维虽然已经碳化,却依旧能看出编织的纹路。程远游过去,用潜水刀小心地刮掉基座上的海藻,露出了上面刻着的文字:“永乐六年工部造,承风架甲”——“承风架”是固定桅杆的关键构件,而“永乐六年”正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间,与《瀛涯胜览》的记载完全吻合。
“是宝船的桅杆基座!”程远通过通讯器激动地说,“赵哥,你去船体前部探查,看看有没有船首柱或者铭文;小陈,你负责船体中部,重点查看舱壁结构;我去船尾,那里通常会有船名和建造信息。注意保持通讯畅通,一旦发现盗墓者,立刻通报!”
三人分头行动。程远往船尾游去,船体大部分被泥沙掩埋,只露出一小段船舷。他用潜水刀轻轻敲击船舷,传来“咚咚”的沉闷声响——这说明船板的木质还很坚硬,没有完全腐朽。他仔细观察船板的结构,发现船板竟然是三层叠加的,外层板厚约12厘米,中层10厘米,内层12厘米,三层木板之间用长约50厘米的宽铁钩钉连接,铁钩钉的锈迹里还残留着桐油灰的痕迹。“三重板结构!”程远的心脏狂跳起来,这与学者推算的“宝船底板厚340毫米”几乎一致,而且这种结构能极大增强船体的纵向强度,正好反驳了“木质船体无法承受百米长度”的质疑。
就在这时,通讯器里传来小陈急促的声音:“程队!盗墓者来了!三个,正在用炸药炸船尾的泥沙!”
程远立刻调转方向,往船尾游去。远远就看见三个穿着黑色潜水服的人正往泥沙里埋炸药包,其中一个人手里的引线已经露出了红色的火药,正是“海狼帮”的老三——上次在“甘润号”遗址,他就是用这种炸药炸开了水船的舱门。“住手!”程远大喊着冲过去,潜水灯的光柱直射在老三的脸上。老三显然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考古队,愣了一下,随即从腰间摸出一把水下刀,朝程远扑来。
程远侧身躲开,潜水灯撞在船舷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他想起泉州宋船发掘报告里提到的“宽铁钩钉”,突然瞥见船尾的木板衔接处,正好嵌着一枚完好的铁钩钉,长约50厘米,宽5厘米,尖端还保持着锋利。程远一把拔出铁钩钉,趁着老三再次扑来的间隙,反手朝他的氧气瓶阀门划去。“嗤——”高压气泡瞬间涌出来,老三的身体立刻失去平衡,在海水中乱晃。小陈趁机冲上去,一脚踹在老三的腰上,老三当场昏了过去。
另外两个盗墓者见势不妙,竟然想点燃炸药包同归于尽。赵哥及时从侧面游过来,一把夺过炸药包,用力扔向远处的暗礁群。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海水剧烈震荡,程远被冲击波掀出去好几米,潜水头盔的面镜裂了一道缝,海水顺着裂缝灌进来,刺得他眼睛生疼。他挣扎着稳住身体,刚想游回船尾,突然发现炸药炸开的泥沙中,露出了一块青灰色的石碑——石碑的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,虽然覆盖着一层薄泥,却能清晰看到最上面的几个大字:“宝船‘清和号’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