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哥点点头,带着小陈和俘虏往水面游。程远则转身向“甘润号”游去,刚靠近水船的舱门,就看见两个黑影正用炸药包贴在舱壁上——他们想炸了“甘润号”!
“住手!”程远大喊着冲过去,一把推开其中一个人。炸药包的引线已经点燃,冒着微弱的火花,程远来不及多想,抓起炸药包就往远处的暗礁扔去。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海水剧烈震荡,程远被冲击波掀出去好几米,潜水服的面罩也裂了道缝。
等他缓过神来,那两个黑影已经不见了。程远立刻检查“甘润号”的舱壁,幸好炸药包没贴实,只炸掉了一小块木板,没有伤到核心结构。他松了口气,正准备联系船上,通讯器里突然传来郑海峰的声音:“程远!你没事吧?快艇已经被渔政拦住了,俘虏里有个小子招了,说‘海狼帮’的仓库在菲律宾的巴拉望岛,里面藏着从泉州湾盗来的宋代瓷器,还有咱们之前在‘安济号’丢失的青铜构件!”
程远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,他看着“甘润号”完好的舱壁,又摸了摸防水袋里的“船医日志”,嘴角露出一丝笑容。这次不仅守住了遗址,还找到了关键线索,总算没辜负大家的努力。
回到“探海号”上,程远刚脱下潜水服,就被林珊拉到医务室检查。她拿着碘伏,小心翼翼地擦拭程远脸上的擦伤,语气里带着责备:“你能不能别这么拼命?刚才通讯器中断的那几分钟,我和郑海峰都快急疯了!”
程远看着她泛红的眼眶,心里一暖,轻声说:“我没事,你看,这不是好好的吗?再说,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,不能让‘海狼帮’毁了这些历史见证。”
郑海峰靠在门口,笑着打趣:“行了行了,别秀恩爱了!程远,你带回来的‘船医日志’呢?快拿出来让我们看看,我倒要瞧瞧,六百年前的船医是怎么给船员治病的。”
程远从防水袋里取出日志,递给郑海峰。日志的封面有些受潮,但里面的字迹依旧清晰,第一页就写着“永乐五年,随‘裕丰号’出海,船医李茂记”。里面详细记录了船员的常见病状与治疗方法,比如“船员因海风头痛,取薄荷煮水饮之”“水手因潜水受寒,用艾草热敷关节”,甚至还记载了一次“船员误食变质粮食,腹泻不止,用黄连与甘草煎药,三日而愈”——这些记载,填补了明代航海医疗研究的空白。
“太珍贵了!”郑海峰翻着日志,激动得手都在抖,“这比任何史料都管用!有了它,我们就能还原郑和船队的医疗体系,这对研究古代航海健康保障太重要了!”
接下来的几天,考古队一边整理“裕丰号”和“甘润号”的文物,一边等待国际刑警的消息。终于在第五天,林珊收到了渔政的邮件:“海狼帮”的仓库已被查获,共追回文物三百多件,其中包括从“安济号”盗走的青铜构件、泉州湾宋代沉船的青花瓷,还有十几本明代航海日志——这些文物,很快就会被送回国内,交给博物馆收藏。
“太好了!”郑海峰激动地从轮椅上站起来,差点忘了腿上的伤,“等这些文物送回去,咱们的‘郑和船队船型体系特展’就能更完整了!到时候,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古代航海的辉煌!”
程远看着众人兴奋的样子,心里满是感慨。从“清远号”到“清和号”,从“安济号”到“裕丰号”“甘润号”,他们在南海奔波了半年多,经历了盗墓者的威胁、队友的受伤,却从未放弃过对历史真相的追寻。这些沉在海底的船,不仅是文物,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——有船员的坚守,有船医的仁心,有工匠的智慧,还有他们这些考古者的执着。
返航的前一天晚上,“探海号”的甲板上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庆祝宴。队员们围着篝火,手里拿着啤酒,聊着这半年来的经历。程远坐在船舷边,看着远处的海平面,林珊走过来,递给她一杯果汁:“在想什么?舍不得这片海吗?”
程远接过果汁,点点头:“是啊,这里藏着太多故事了。不过我知道,我们还会回来的——还有马船、还有更多的宝船,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。”
林珊在他身边坐下,海风拂起她的长发,月光洒在她的脸上,温柔得像一片海浪。“会的,”她轻声说,“不管是一年、两年,还是十年,我们都会一起回来,把这些沉睡的历史一一唤醒。”
郑海峰也走了过来,拍了拍两人的肩膀:“说什么呢?这么伤感!等特展结束,咱们就申请再来南海,我还没找到马船呢!《西洋记通俗演义》里说马船‘长三十七丈,阔一十五丈’,专门运输马匹和货物,这么大的船,肯定藏在哪个海域等着我们!”
三人相视一笑,目光望向茫茫的大海。篝火的光芒映在海面上,像一颗跳动的心脏,远处的星星在夜幕中闪烁,仿佛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航灯,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。
程远知道,这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。在这片辽阔的南海之下,还有无数的秘密等着他们去揭开,无数的故事等着他们去讲述。而他们,会带着对历史的敬畏,对彼此的信任,在考古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让那些被时光掩埋的辉煌,重新照亮这个世界。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