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理船尾仓库时,林珊发现了一个被桐油布包裹的木质箱子。箱子外面的桐油布虽已老化,但依旧能隔绝海水,打开箱子的瞬间,众人都屏住了呼吸——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几十本手抄本,封面用毛笔写着《瀛涯胜览》四个字,纸张是明代特有的桑皮纸,泛黄却坚韧。
“是马欢的《瀛涯胜览》手抄本!”林新宇激动地拿起一本,小心地翻开,“传世的《瀛涯胜览》多是后人刻本,手抄本极少!你看这里,有船员的批注:‘永乐十二年五月,船队至占城,国王率百官迎于港口,赠象牙三对、胡椒百斤,郑和以青花瓷器五十件、丝绸百匹回赠’——这比刻本多了很多细节!”
程远接过手抄本,指尖轻轻拂过字迹,能感受到墨汁渗透纸张的纹理。“这些手抄本应该是补给船的文书记录员所写,”他说,“不仅记录了贸易往来,还有船员的日常生活,比如‘每日辰时,船员食米粥、腌菜,午后操练弓弩’,这些细节让郑和船队的形象更鲜活了。”
随着发掘深入,考古队在船底发现了一个隐藏夹层。夹层用厚木板密封,撬开后,里面藏着几封用蜡封保存的书信。林珊用温水小心化开蜡封,展开信纸——信纸虽有些霉变,但字迹依旧可辨,都是船员写给家人的家书。
“这封是船员李明写给妻子的,”林珊轻声念道,声音带着一丝哽咽,“‘吾妻见字如面:吾随郑和船队远航,已至古里,见番邦房屋皆用石头垒砌,市肆有宝石、香料,吾购得小颗红宝石一枚,待归乡时赠予你。吾一切安好,勿念,盼三年后团聚。’”
程远看着信纸上歪斜却真挚的字迹,心里一阵酸涩。郑和船队的远航少则两三年,多则五六年,船员们将思念写在家书中,却没想到补给船沉没,这些家书也成了永远无法寄出的牵挂。“我们得想办法找到他们的后人,”他说,“让这些迟到了六百年的思念有个归宿。”
考古队将文物和家书运回泉州后,立刻联系泉州地方史专家,查阅《泉州府志》和地方族谱。经过两个月的比对,他们终于找到了船员李明的后人——居住在泉州鲤城区的李建国老人,老人手里的《李氏宗谱》中,明确记载着“先祖明公,永乐年间随郑和船队远航,失联未归”。
当李建国老人在泉州海交馆看到那封家书时,老人颤抖着接过信纸,泪水浸湿了纸页:“没想到六百年了,还能看到先祖的字迹……他说要带红宝石回来,原来他一直记着家里。”
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泉州,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海交馆,希望能找到自家先祖的痕迹。考古队索性在海交馆开设了“家书寻亲”展区,将整理好的家书复印件和船员信息一一陈列,短短一个月,就帮三位船员找到了后人。
与此同时,“郑和船队补给船特展”的筹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林新宇负责整理《瀛涯胜览》手抄本的批注,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展览说明;林珊带领团队修复文物,尤其是那几封家书,她用纸张加固技术,让字迹更加清晰;郑海峰则和模型师合作,制作了1:10的补给船复原模型,还原了货舱、驾驶舱和船员休息室的场景。
特展开幕那天,泉州海交馆人头攒动。“家书展区”前,观众们围在展柜前,认真阅读每一封家书的内容,不少人红了眼眶;“航海技术展区”里,孩子们围着那套永乐罗盘,听讲解员介绍明代的导航技术;“补给场景展区”的复原模型前,观众们驻足观看,想象着当年船员们装载粮食、瓷器的场景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特意赶来参加开幕式,在参观完展览后,他感慨地说:“这些文物不仅还原了郑和船队的补给体系,更展现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勇气和中外文明交流的智慧。泉州湾的沉船遗址,不愧是‘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’。”
特展举办期间,考古队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邀请——北京故宫博物院希望借展那套永乐罗盘,印度古里博物馆想联合举办“郑和船队贸易文物展”,伊朗忽鲁谟斯博物馆则邀请他们分享补给船的发掘经验。
程远站在展厅里,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认真参观,心里满是欣慰。从最初发现张阿妹沉船,到发掘补给船,再到举办特展、帮船员寻亲,这一路的艰辛与收获,都化作了此刻的温暖。
“程队,”林珊拿着一份新的勘探报告走过来,脸上带着笑容,“根据补给船手抄本里的线索,我们在南海海域发现了一处疑似郑和船队贸易船的遗址,声呐显示那里有大量瓷器和香料的信号。”
郑海峰凑过来,眼里满是期待:“南海!我早就想去了!听说那里的海水温度适宜,文物保存得更好,说不定能发现完整的青花扁壶!”
林新宇推了推眼镜,兴奋地补充:“手抄本里写着‘贸易船载丝绸、瓷器,赴阿拉伯换乳香、没药’,要是能找到香料,就能完整还原当年的贸易链条!”
程远接过勘探报告,看着上面标注的沉船位置,嘴角露出笑容。他抬头望向窗外,泉州湾的海面上,阳光正好,一艘艘货轮驶过,与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残影重叠。
“准备出发,下一站,南海!”程远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“还有更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秘密,等着我们去发掘。”
“探海号”再次扬帆起航,朝着南海的方向驶去。海风拂过甲板,带着海洋的气息,远处的海鸥跟着船飞行,仿佛在为他们引路。程远站在船舷边,手里捧着一本《瀛涯胜览》手抄本,纸页上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——那些沉睡在海底的文物,那些被遗忘的故事,终将在他们的努力下,重见天日,继续书写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。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