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远握着通讯器,声音比平时更沉:“先别清理货舱,先采集船板样本和周围的泥沙样本,让林珊做碳十四测年,确认沉船的准确年代。另外注意观察有没有船员的遗物,比如随身的玉佩、铜钱之类的,别破坏现场的原始状态——这些东西比瓷器还重要,能看出船员的生活。”
“收到!”郑海峰应了一声,从腰间取下特制的取样铲,小心翼翼地从船舷上刮下一小块船板残片——楠木的纹理在海水里仍清晰可见,接着又用取样管收集了沉船周围的泥沙。就在他们准备转移到货舱区域时,郑海峰的探照灯突然照到一个白色的物件,在深色的泥沙里格外显眼:是半个德化白瓷碗,碗底刻着“德化窑”三个字,字体工整,碗身上的缠枝莲纹虽然被海水侵蚀得有些模糊,但花瓣的轮廓、枝叶的缠绕方向,都能看出明代德化窑的典型风格。“程队,找到瓷器了!是德化白瓷!”郑海峰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,“货舱门口还有几个完整的瓷瓮,我敲了敲,声音很闷,里面好像装着东西,没敢随便打开,怕破坏里面的物件!”
林珊在甲板上听到这话,立刻将碳十四测年仪的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,连额前垂落的碎发都顾不上拨。一个半小时后,郑海峰和队员浮出水面,他手里举着那半个白瓷碗,碗底的“德化窑”刻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,另一个潜水员抱着装有船板残片和泥沙样本的防水箱,箱壁上还沾着海水。“程队,你看这碗底的‘德化窑’刻字!”郑海峰把白瓷碗递过来,指尖指着碗底的印记,语气里满是激动,“我们还在船长舱的位置发现了一个木箱,被泥沙埋得很深,上面盖着一块青石板,应该是用来压箱防潮的,石板还挺重,我们三个人才勉强挪开一点缝。”
林珊接过船板残片,小心地放进碳十四测年仪的检测舱里,动作轻得像在捧一件易碎的瓷器。仪器屏幕上的数值跳动了几分钟后,结果跳了出来,红色的数字在屏幕上格外醒目:“距今约478年,误差±4年,对应明代嘉靖十四年至嘉靖十八年”。“跟《渡海方程》的记载完全对得上!”林珊的眼睛亮了起来,像映了海面的晨光,“我再检测一下泥沙样本,看看有没有松香残留——吴朴在书里说‘漳州船商运瓷,必以松香涂箱,防海水渗入’,要是能检测到松香,就能百分百确认沉船身份了!”
就在这时,林新宇突然喊了一声,声音里带着急意:“程队!有情况!”他猛地将无人机画面切换到主控屏,屏幕里,一艘挂着“闽渔076”旗号的渔船正朝着沉船海域驶来,船身是深灰色的,船舷上还沾着未清理的海草,甲板上几个蒙面人正快速组装液压起吊机,动作熟练得不像渔民。为首的人穿着黑色冲锋衣,帽子压得很低,却还是能看到手腕上那道狰狞的刀疤——正是在零丁洋侥幸逃脱的盗墓团伙头目!
“这群人还真是阴魂不散!”郑海峰攥紧了拳头,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,上次在零丁洋,这群人趁着巡逻艇赶来前跳海逃跑,没想到这次竟然追到诏安湾来了。程远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眉头拧成一个结,他立刻拨通文物局的紧急电话,语速飞快得像在赶时间:“漳州诏安湾东南海域,坐标北纬23°45′,东经117°22′,我们发现的明代瓷器船附近出现盗墓团伙,他们携带液压起吊机和水下爆破装置,请求立刻派巡逻艇支援,越快越好!”
挂了电话,程远转身对林新宇说:“用无人机投烟雾弹,往渔船船头的方向投,干扰他们的视线,别让他们靠近沉船!另外打开无人机的录音功能,把他们的对话都录下来,作为犯罪证据!”林新宇立刻操作无人机,指尖在操控屏上飞快滑动,两枚白色的烟雾弹从无人机的弹舱落下,在海面上炸开,白色的烟雾像一道屏障,挡住了渔船的视线,也挡住了他们看向沉船的目光。
“海峰,你带两个人再下去,守住货舱入口,别让他们破坏文物!”程远拍了拍郑海峰的肩膀,语气严肃得不容置疑,“注意安全,别跟他们硬拼,等巡逻艇过来,咱们的任务是守住沉船,不是跟他们打架!”郑海峰点点头,转身就往潜水服存放区跑,脚步快得带起一阵风。林珊快步跟过去,帮他整理氧气软管时,手指特意多检查了几遍接口处,轻声说:“一定要小心,氧气软管我帮你检查过了,没问题,我在上面等你回来,等你上来给你泡热姜茶。”郑海峰看着她眼里的担忧,心里像被海水暖了一下,用力点头:“放心,我很快就回来,你在上面别乱跑。”
郑海峰和队员再次下潜时,盗墓团伙的潜水员已经潜入水中。水下机器人的画面显示,三个盗墓者穿着黑色的潜水服,手里拿着液压钳和防水手电筒,动作熟练得像是经常在海底作案,朝着货舱的方向快速游去。郑海峰立刻加快速度,摆动脚蹼的力度比平时大了几分,抢先游到货舱入口前,横身挡住了他们的去路,探照灯的光柱直射向盗墓者的面罩,让他们看不清前方的路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