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海峰正好浮出水面换氧,听到这话,嘴里的呼吸管“啪”地掉在甲板上。“你他妈找死!”他抄起旁边的潜水刀就要往对方船上跳,程远一把拉住他,悄悄掏出手机拨通文物局的紧急联络电话,对着话筒压低声音快速说明情况,然后转头对着刀疤脸喊:“想要文物可以,但你得先让我们把骸骨捞上来。林茂他们在海里泡了四百年,总不能再遭一次炸药的罪吧?你要是还有点人性,就给我们四十分钟!”刀疤脸眯眼打量了程远一会儿,吐掉嘴里的烟蒂,用脚碾了碾:“行,给你们四十分钟!别耍花样,我的人盯着呢!”
潜水队趁机加快速度。郑海峰带着老赵、小孙小心翼翼地将林茂的骸骨抬进打捞篮,骸骨的脚踝还缠着几段碳化的缆绳,绳结是明代漕船常用的“双套结”,显然是船沉时被缆绳缠住没能挣脱。骸骨的怀里揣着一个皮质钱袋,已经腐朽得快散架,里面掉出三粒永乐通宝,铜钱上的绿锈沾了海水,在探照灯下泛着幽光。张瑜趴在船舷边,眼睛紧紧盯着水下画面,突然指着骸骨的胸口喊:“等一下!他怀里有东西!”
郑海峰立刻调整潜水姿势,用探照灯对准林茂的胸口。那是一张折叠的麻纸,被两层防水油布裹着,虽然油布已经老化,但仍勉强护住了里面的纸页。郑海峰小心翼翼地把麻纸装进防水袋,递给水面上的队员。张瑜接过防水袋,蹲在甲板上慢慢展开麻纸,纸页已经发脆,稍一用力就可能裂开。上面的字迹用墨写就,虽有些模糊,却仍能看清:“阿爹,今随五峰船主赴日,船载硝黄、丝绵,若顺利归,便带倭刀给你,再给阿妹买支银钗。听闻日本银价低,还能换些银子回来,给你治病。若不归,勿念,来世再做你的儿。”张瑜的声音有些哽咽,指尖轻轻拂过“给你治病”四个字,眼泪差点掉在麻纸上:“他还是个孩子……看字迹,顶多十五六岁,却要替家里出海讨生活。”程远拍了拍她的肩膀,悄悄把自己口袋里的暖手宝塞给她——月港的晨雾带着海腥味,比金州湾还冷,她的指尖已经冻得发红。
就在打捞篮即将浮出水面时,刀疤脸突然对着手下喊:“动手!别等了!把船舱里的陶罐都捞上来!”几个同伙立刻套上潜水服,手里的撬棍直对着船身残骸。程远眼疾手快,对林新宇喊:“用无人机投烟雾弹!干扰他们!”林新宇立刻操控无人机俯冲,白色烟雾从无人机腹舱落下,很快笼罩了整片海域。刀疤脸的人在烟雾里辨不清方向,有个同伙没抓稳撬棍,直接砸在了沉船的桅杆上,溅起一片泥沙。
“警察来了!你们跑不了了!”程远朝着烟雾里喊,远处的海面上,三艘文物局巡逻艇正疾驰而来,警笛声划破晨雾,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开海面的平静。刀疤脸脸色一变,就要钻进驾驶室启动渔船,郑海峰突然从水里跃出来,一把抓住他的衣领,将他按在甲板上。两人扭打在一起,从船头滚到船尾,撞翻了堆在旁边的金属探测仪。混乱中,刀疤脸的同伙想点燃炸药包,却被及时赶到的警员按住,冰凉的手铐“咔嗒”一声锁住手腕时,还能听到他不甘心的嘶吼:“那船是我先发现的!凭什么给你们!这些瓷罐都是我的!”
程远走到刀疤脸身边,蹲下身看着他,声音冷得像月港的海水:“这不是你的船,是林茂、是当年无数‘缘海之人’用命换来的航迹。你只看到陶罐能卖钱,却看不到麻纸上‘给阿爹治病’的字,看不到他们背井离乡的无奈。当年若不是明廷海禁苛政,‘寸板不许入海’,谁愿顶着‘倭寇’的骂名,在海上拿命换一口饭吃?你眼里只有钱,却看不到这些文物背后的人命和历史。”刀疤脸张了张嘴,却没说出一句话,只能恶狠狠地瞪着程远。
等警察押着盗墓者离开,晨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。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,把海水染成一片金红。程远和张瑜坐在甲板上,一起小心翼翼地展开林茂的麻纸。他们发现麻纸的背面还有几行小字,是用炭笔写的,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温柔:“儿,阿妹听说你要去日本,连夜给你缝了件夹袄,藏在你枕头下。家里的鱼丸已经晒好了,等你归,爹带你去月港码头吃海蛎煎。若真的回不来,爹就把你的名字刻在码头的石碑上,让过往的船都记得,我儿是个好孩子,不是什么‘倭寇’。”张瑜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,砸在麻纸上,晕开一小片水渍:“他们只是想活下去,想让家人过得好一点,却被史书钉在‘走私犯’的耻辱柱上,连个名字都没留下。”程远没说话,只是轻轻把麻纸放进防水袋——他要把这张纸带回博物馆,让更多人知道,明代的“倭寇”里,有太多像林茂这样的普通人。
下午,考古队在沉船西北方向两百米处又有了新发现。声呐探测仪显示水下有一处方形石质结构,林新宇操控水下机器人靠近,发现那是一座水下古墓。墓门是用走私船的旧船板砌的,上面刻着“明故海商林茂之墓”七个字,旁边还刻着一艘小小的双桅船,船帆上刻着一个“归”字。林新宇操控机器人推开墓门,墓室里放着一口楠木棺材,棺材旁摆着一个陶制的倭刀模型,刀鞘上还画着缠枝莲纹,和程远手里的瓷片纹样一样;旁边还有一支银钗,钗头是小小的莲花形状,显然是林茂答应给阿妹买的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