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奎隆国家博物馆的新展厅里,杨廷璧的青铜权与俱兰国的孔雀纹符牌并列陈列,中间的展柜放着那粒炭化稻种,旁边标注着“跨越印度洋的种子”。而展厅的另一侧,泉州稻种与俱兰稻种在培养皿里并肩发芽,根须缠绕在一起,像两条跨越时空的航线。开幕式上,程远与印度学者共同按下按钮,全息投影展现出七百年的稻种旅行:从泉州到僧伽耶山,从马八儿到俱兰,最终长成如今的“杨公稻”,谷粒上的纹路同时显现出汉文与回回文的“丰收”字样。
朱明远特意从泉州赶来参加开幕式,他带来了家族珍藏的《杨氏宗谱》,其中记载“廷璧公三使俱兰,携稻种归,分与朱纺后裔种植”。将宗谱记载与基因图谱对比,发现泉州现代水稻中,有17%的品种含有杨廷璧改良的“耐盐基因”,证明这段农业技术的传承确非虚言。“原来我们朱家世代种植的水稻,早就和杨家的稻种融为一体了。”朱明远看着培养皿里缠绕的根须,突然对程远说,“之前是我狭隘了,这些种子从来不分你我。”
返航的前夜,程远在甲板上铺开《杨廷璧航海图》的复刻本。海风掀起纸页,露出夹在里面的照片:他和张瑜站在僧伽耶山石窟前,背景是元代藏经洞与现代试验田,远处的海面上,落日把波光染成金红色,像极了杨廷璧第三次出使时看到的晚霞。“你看这稻浪的走向。”张瑜指着照片里的穗头,每穗的颗粒数都在120粒以上,穗轴的弯曲角度约30度,“和航海图上的航线完全重合,是巧合吗?”程远调出卫星云图,发现印度洋的季风环流轨迹,竟与稻穗的弯曲方向完全一致——原来种子早已跟着风的方向,记住了回家的路。
程远在航海日志的最后画了粒稻种,旁边写着:“三次出使,不是为了征服,而是为了让稻种在更多土地上生长。”当船驶过印度洋中点时,他将半片元代瓷片撒向大海,瓷片在浪涛中缓缓下沉,与七百年前沉入海底的杨廷璧使团沉船遥遥相对——瓷片上的“杨”字与沉船木头上的“俱兰”回回文在海水中形成奇妙的呼应,就像那些跨越山海的种子,终将在泥土里、在稻穗上、在每个收获的季节里,完成最温柔的相遇。
船鸣笛起航时,程远的手机收到条短信,是印度农业部发来的:“‘杨公稻’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两倍,感谢你们让这段航海史重新发芽。”他望向窗外,现代货轮正驶过当年杨廷璧船队经过的航线,船舷的印度国旗与中国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像两株并肩生长的稻穗,在蔚蓝的大洋上摇曳出相同的弧度。郑海峰递来一碗用“杨公稻”煮的粥,里面加了马八儿的椰粉和俱兰的胡椒,味道竟与元代使团的军粮配方完全相同——这是七百年前那场外交之旅未曾言说的结局,却藏在每粒种子的基因里,等待着被发现的那天。
实验室的灯光下,程远团队正在绘制“杨公稻”的传播图谱。从泉州到俱兰,从俱兰到马八儿,每个传播节点都标注着一个日期:至元十六年、至元十八年、至元二十三年。林新宇突然指着图谱的中心,那里是印度洋的季风交汇点,“你看这里,”他说,“所有的航线都在这里打转,像个巨大的漩涡,把文明都卷在了一起。”
程远想起那枚银符牌,正面的“宣慰使司”与背面的孔雀纹,在七百年后终于在稻种的基因里和解。他拿起电话,打给所有参与过发掘的伙伴:“下一站,波斯湾——杨枢当年远航的终点,应该也藏着种子的故事。”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,夹杂着实验室里特有的仪器蜂鸣声,像风吹过稻田的声音,温柔而坚定。
那些沉没在海底的商船、锈蚀在石窟里的铜钱、被虫蛀的航海日志,终将在稻浪的覆盖下获得新生。就像杨廷璧三使俱兰的帆影早已消失在海平面,但那些随着季风传播的稻种,却在每一季的收获里,讲述着关于外交与贸易、隔阂与融合的故事——这个故事,还在继续。
林珊在整理僧伽耶山石窟出土的文书时,发现了一卷用贝叶书写的《俱兰使程》,上面用梵文与汉文交替记录着杨廷璧第三次出使的细节:“至元二十三年三月,俱兰王以火珠相赠,廷璧回赠稻种五石,约‘岁输其新’。”贝叶的纤维中含有俱兰国特有的檀香木精油,与郑海峰带回的沉香标本成分互补,证明是在当地制作的。她将文书与青铜权上的“三”字对照,发现权身的铭文凹槽里,恰好能嵌入贝叶文书的边缘——这两件文物本是一套,青铜权是“信物”,贝叶是“契约”。
“原来他们有过这样的约定。”林珊将贝叶文书放在紫外线下,显露出底层的回回文批注:“杨公言,稻种比火珠珍贵,珠可碎,种能生。”这句话让她突然想起程远发现的陶片,那些被海水模糊的字迹,或许正是在记录这份“种子之约”。
程远团队在石窟外的岩壁上,还发现了些凿刻的符号,一半是中国的“天干地支”,一半是印度的“六十甲子”,组合起来正好是“至元二十三年”的纪年。符号的深度约0.5厘米,边缘的凿痕显示是用泉州产的“麻梨木凿”刻成的,这种凿子的形制在市舶司遗址的工匠墓中曾出土过。“是杨廷璧留下的纪功碑。”程远用激光扫描符号周围的岩壁,发现有火烧的痕迹,与《航海日志》记载的“祭海仪式”完全吻合,“他们用中国的凿子,刻下融合两国历法的纪年,这本身就是种对话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