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里,营地突然传来一阵金属碰撞声,打破了夜晚的宁静。程远猛地从睡梦中惊醒,他迅速抓起手电筒,冲出帐篷。只见几个黑影正用起重机吊一艘“古船”,为首的是一个刀疤脸,他的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“市舶司账簿”,上面的墨迹却泛着油光,一看就知道是伪造的。“这帮人连沉船的位置都摸清楚了!”张瑜气得浑身发抖,声音里带着怒意。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无奈,看着那些盗贼肆意妄为,却又无能为力。郑海峰早已按下卫星报警器,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静,仿佛在告诉那些盗贼,他们的罪行即将被揭露。远处的巡逻艇灯光很快刺破了夜幕,向着营地飞驰而来。
当边防人员赶到时,刀疤脸的手下正把一箱“瓷器”往卡车里搬。程远仔细观察着那些瓷碗,发现它们的釉色发僵,毫无光泽。真正的五代秘色瓷釉面会泛着湖绿色的光晕,如同湖水般清澈动人,而这些仿品的釉色却像一块凝固的猪油,显得呆板而丑陋。“他们连船钉的棱数都分不清。”程远看着被没收的“文物”,突然笑出声来。他的笑声中充满了嘲讽和不屑,这些盗贼的无知和贪婪让他感到可笑。“唐代市舶司的官船用五棱钉,民间船只用四棱钉,他们这堆钉子全是三棱的,一看就是机器压的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自豪,作为一名考古学家,他对这些历史细节了如指掌。
第二天清晨,阳光洒在大地上,给世界带来了新的生机。程远站在琶洲塔上,眺望珠江口。晨雾中的货轮往来如梭,它们的身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,仿佛是历史的使者,穿梭在过去与现在之间。恍惚间,这些货轮竟与千年前的蕃舶重叠,程远仿佛看到了当年广州港的繁荣景象,那些蕃舶满载着货物,从世界各地而来,又满载着中国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而去。林珊捧着那枚铜鱼符,阳光透过符面的镂空处,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光斑,仿佛是历史的碎片,拼凑出一段段传奇的故事。“吕太一发兵时,是不是也攥着这样的鱼符?”她轻轻摩挲着符面的裂痕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思,仿佛在与历史对话。“从开元到五代,这港口的每粒沙都记着市舶司的印章。”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。
离开广州时,程远把那枚船钉标本小心翼翼地塞进背包,仿佛把一段珍贵的历史带在身边。车窗外的木棉花正一片接一片落下,它们像一封封盖着朱印的文书,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。他突然想起沉船货舱里的隔板,那些数字或许正是无数海商用铜钱堆出的航线。所谓市舶,从来都不只是抽税的账簿,更是让海浪都认得出的文明印章,它见证了广州港的兴衰荣辱,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,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甬江的秋雨,淅淅沥沥地落下,敲打着保国寺的飞檐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那雨滴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,带着岁月的记忆,洒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。程远身着雨衣,跪在罗城遗址的瓦砾堆里,周围是一片寂静,只有雨声和他的呼吸声。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,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捏起半片带冰裂纹的青瓷。
这半片青瓷,宛如一件稀世珍宝,静静地躺在他的指尖。瓷面泛着莹润的光泽,仿佛是被岁月温柔抚摸过的肌肤,细腻而光滑。底足的“官”字款虽已模糊,但在釉层下,却藏着一个极小的“明”字,仿佛是一个神秘的密码,等待着人们去解开。这是明州港特供市舶司的瓷器,与日本博多津出土的吴越瓷片如出一辙,仿佛是同一条海上贸易之路上的两颗明珠,遥相呼应。
“是蒋承勋船队的遗物!”林新宇举着《吴越备史》复印件,匆匆跑来,雨水打湿了纸页的边角,仿佛是历史的泪水。“书中说953年蒋承勋带‘香药、锦绮’赴日,这瓷片的釉色和博多津沉船的完全一致。”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,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他突然指向瓷片内侧的墨痕,“你看这‘舶’字,笔锋和天一阁藏的五代市舶司文书一模一样。”他的手指微微颤抖,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。
郑海峰的探杆在月湖的淤泥里,碰到了硬物。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,用力铲开层层腐叶,一座石制的码头遗址赫然出现。那码头的石阶,整齐地排列着,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忙与热闹。阶壁的凿痕里嵌着几粒黑曜石,那是日本值嘉岛特产的石料,常被海商当作压舱物,仿佛是海上贸易的见证者,记录着船只的远航与归来。“是市舶司的验货码头!”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自豪。他用卷尺仔细地量着石阶的间距,“三尺七寸,正好是吴越‘官尺’的标准,民间码头从不用这个规格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坚定,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。
张瑜在天一阁的古籍修复室,有了新的发现。她轻轻地揭开《宝庆四明志》的衬纸,仿佛揭开了历史的面纱。几行褪色的批注,慢慢浮现出来,墨迹里混着极细的海盐颗粒,仿佛是大海的馈赠,带着海洋的气息。“是市舶司官吏的笔记!”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和兴奋。她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挑起一缕纤维,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记忆。“上面写着‘秋发明州,越东海七日’,和日本《日本纪略》记载的航期完全吻合。”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仿佛看到了当年海船在波涛中航行的场景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