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雾中的盗影
深夜的警报声像被掐住喉咙的鸟,突然在营地炸开。程远抓起手电筒冲出去时,正看见两个黑影扛着个麻袋往海边跑,郑海峰已经带着队员追了上去。沙滩上的碎石硌得脚生疼,他听见麻袋摔在地上的闷响,接着是瓷器碎裂的脆声——是那只刻着“女阴纹”的陶罐,上午刚登记入库的。
“是‘海耗子’那帮人。”张瑜喘着气跑到他身边,手里攥着枚从黑影身上扯下的铜扣,扣面上的骷髅头沾着湿沙,“他们昨天就跟着我们的船了,我在望远镜里看见过他们船上的骷髅旗。”
程远突然想起白天在沉船附近发现的潜水气瓶,瓶身也有个褪色的骷髅标记。他摸出对讲机吼道:“林新宇,带几个人去沉船坐标守着!他们可能不止一波,说不定有人已经下水了!”
海面上的雾又浓了起来,能见度不足五米。程远跟着郑海峰追到礁石区时,看见盗船的发动机正突突作响,甲板上堆着的文物在雾里闪着冷光——有他们没来得及清理的铜镜,还有几卷用塑料布裹着的经卷。
“把东西留下!”郑海峰的吼声被海浪吞了一半。对方突然调转船头撞过来,程远拉着张瑜往礁石后躲,余光瞥见她怀里紧紧抱着那卷有“慧慈书”字样的经卷。混乱中,林新宇带着人开着冲锋舟冲了过来,船尾的喷雾装置喷出白茫茫的雾气,瞬间把盗船裹了进去——就像当年保护遣唐使船穿越黑水沟的海雾。
程远趁机跳上盗船,与一个戴着面罩的盗匪扭打起来。对方的力气很大,手里还攥着把匕首。程远死死按住他的手腕,突然注意到他手腕上戴着个护身符,上面刻着个“海”字,跟古墓里那个“海”字的写法一模一样。
“你们是蛇岛的人?”程远厉声问道。
盗匪愣了一下,趁着程远分神的瞬间挣脱开来,跳进海里。程远想去追,却被郑海峰拉住:“别追了,海警来了!”
远处的警笛声越来越近,红蓝交替的灯光刺破雾气,照在盗船甲板上的文物上。程远蹲下来清点,发现那卷《法华经》的边角被撕了块,露出下面一行更淡的字:“阿閇比卖,愿渡海平安”。
张瑜轻轻用胶带把残角粘好,晨光落在她睫毛上,像镀了层金。远处的“探索者号”正在升帆,帆布被风鼓起的声音,和程远想象中遣唐使船启航时的号角渐渐重合。
“你说,阿閇比卖最后到底有没有回到日本?”张瑜突然问道。
程远望着雾中渐渐清晰的蛇岛,想起古墓里那些整齐码放的经卷。“我觉得她回去了。”他说,“你看那些经卷,摆放得那么整齐,像是有人回来过,只是没能把它们都带走。也许她后来成了遣唐使船队的向导,把这片海的秘密告诉了更多人。”
张瑜笑了笑,把经卷放进收纳箱。“就像小野妹子,”她说,“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,但也许在他身后,还有很多像阿閇比卖这样的女性,她们的故事藏在海底,藏在古墓里,等着我们去发现。”
雾彻底散了,阳光洒在海面上,像铺了层碎金子。程远望着沉船的方向,仿佛看见一艘挂着八咫鸟旗的船正破浪而来,船头站着个梳着垂发的女子,她手里的经卷在风中轻轻翻动,上面的字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——那是跨越千年的文明,在时光里刻下的印记。
四、母系余晖里的航海图
整理文物的帐篷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海水的混合气味。程远蹲在地上,小心翼翼地把从盗船追回的铜镜拼起来。镜面已经碎成了十几块,但背面的八咫鸟纹依旧清晰,鸟嘴里衔着的“唐”字玉璧,缺了个小角。
“找到这个了。”林珊拿着个镊子走过来,镊子上夹着块小小的铜片,“在麻袋的碎片里发现的,应该是玉璧上掉下来的。”
程远接过铜片,果然和玉璧的缺口严丝合缝。他把铜片粘回去时,突然注意到玉璧内侧刻着几个极小的字:“道在海中”。
“这是航海口诀。”张瑜凑过来看,“日本古代的航海者会把航线刻在器物上,‘道在海中’意思是顺着洋流走就能找到路。”她翻出手机里的洋流图,“你看,从蛇岛到对马岛的洋流是顺时针的,正好形成一个环流,就像大海自己画的航线。”
程远想起阿閇比卖的名字,突然明白:这位女性首领不仅懂航海,还把航线密码藏在了铜镜里。那些看似简单的纹饰,其实是写给后人的航海图。
林新宇拿着那卷被撕坏的《法华经》跑进来,脸上带着兴奋:“我在经卷的夹层里发现了东西!”他小心翼翼地展开经卷,只见两层纸之间夹着一张泛黄的麻纸,上面用墨画着几座岛屿的轮廓,岛屿之间用虚线连接,旁边还标注着几个汉字:“值嘉岛”“壹岐”“对马”。
“是遣隋使的航线图!”张瑜的眼睛亮了起来,“这比《隋书》里记载的详细多了。你看这里,值嘉岛旁边画了个小圆圈,应该是指港口。壹岐岛和对马岛之间画了只鸟,应该是说从这里走‘飞鸟航线’最快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