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实验室传来检测结果时,整个科考船都沸腾了:陶罐内残留的黑色物质,竟是碳化的稻谷,其基因序列与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种高度吻合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陶罐底部刻着的铭文,翻译过来是:“越人乙巳年,携谷种东渡,垦荒夷洲”。
“这不是普通的沉船。”程远抚摸着平板电脑上的铭文拓片,声音有些哽咽,“这是越人东渡的实物证据,是两岸先民交流的活化石。”
林珊调出历史资料,公元前379年正是越国政治动荡时期,大批越人南下迁徙。眼前的发现,或许能改写教科书上关于两岸交流的起始时间。
夜幕降临,“探海号”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。
程远将青铜钱币放入3D投影装置,随着仪器运转,星象图缓缓投射在空中。
当他把海底沟壑的声呐数据导入系统时,所有人都惊呆了——星象图的轨迹与人工沟壑完全重合,在虚拟的海床上,一条璀璨的航线从浙江会稽延伸至台湾海峡。
“原来如此。”程远看着空中交织的光影,恍然大悟,“越人用星象定位,用珊瑚礁导航,这条航线就是他们的‘海上丝绸之路’。”
他的手指划过虚拟航线,在台湾海峡中部停顿,那里正是珊瑚群指引的方向,“而我们还没到达真正的终点。”
林珊递来一杯温热的参茶,杯底沉着几颗枸杞,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睛。
“记得第一次出海时,你教我用这个防晕船。”她的声音很轻,带着回忆的温柔,“那时候我总觉得考古是枯燥的工作,直到遇见这些跨越千年的秘密。”
窗外,月光将海面染成银色,远处的浪云在台风余威下变幻形状,隐约呈现出展翅的玄鸟轮廓。
程远望着海平线,想起青铜舰上那个未解开的龙头机关,想起林珊手腕上褪色的红绳。他知道,在这片神秘的海域下,还有无数秘密等待着他们。
突然,船体剧烈晃动,警报声响起。郑海峰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:“东南方向出现异常磁场,声呐显示大量金属反应!”
程远和林珊对视一眼,眼中的默契无需言语。
刺耳的警报声撕裂了实验室的宁静,程远手中的青铜钱币突然发烫,表面的星象纹路泛起幽蓝光芒。
林珊踉跄着扶住操作台,眼镜滑到鼻尖:“是磁暴!所有电子设备正在失灵!”显示屏上的3D航线图扭曲成乱码,探照灯在甲板上投下诡谲的阴影。
郑海峰的嘶吼从对讲机传来:“雷达全白!水下三百米有东西在移动!”
程远冲向观测窗,瞳孔骤缩——漆黑的海水中,数以百计的光点正组成玄鸟图腾的形状,像极了春秋战船船头的纹饰。
那些光点由发光水母构成,却排列得太过整齐,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操控。
林珊的银海星项链突然剧烈震动,与青铜钱币产生共鸣。
程远手腕上的贝壳手链也开始发烫,这让他想起海底沉船中士兵佩戴的图腾。“这些生物被某种磁场影响了!”
他扯下项链,金属坠子在掌心灼出红痕,“就像……就像它们在执行预设程序!”
当潜水舱再次入水时,程远感觉自己坠入了另一个世界。
海水呈现出诡异的紫黑色,探照灯只能照亮前方三米的范围。
林珊操作机械臂采集发光水母样本,显微镜画面让她倒抽冷气:“它们体内有纳米级的金属颗粒,这绝不是自然形成的!”
舱体突然剧烈震颤,声呐传来高频噪音。程远的目光被海底某处吸引——七块巨大的玄武岩呈北斗七星状排列,每块岩石表面都刻着残缺的卦象。
当他将青铜钱币对准岩石中心的凹槽时,整座岩阵突然发出嗡鸣,海水形成巨大的漩涡。
“这是古代导航装置!”程远的声音在颤抖,“用磁场引导生物集群,比罗盘早了两千年!”
随着岩阵启动,更多发光水母汇聚成光束,在黑暗中勾勒出一条通往深海的通道。通道尽头,隐约可见巍峨的建筑轮廓,那是由青铜与珊瑚共同构筑的水下城郭。
城郭的青铜大门上,雕刻着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“鲛人献绡”场景。
当林珊用复原的青铜组件插入门锁,大门发出齿轮转动的轰鸣。内部空间布满会发光的海藻,将一座巨大的祭坛照得透亮。
祭坛中央摆放着用鲛绡制成的帛书,文字在海水中若隐若现。
“这是越人巫祝的占卜记录。”林珊戴上特制眼镜,“上面说……归墟之门开启时,需以‘玄鸟之魂’为引,而我们找到的航线,竟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!”
帛书边缘画着戴着贝壳面具的祭司,与苏沐雨家族的图腾如出一辙。
程远在祭坛角落发现一个青铜匣子,打开后是半卷竹简。
竹简上的朱砂字迹已褪色大半,但“戈船三百,藏于琅琊渊”的字样依然清晰可辨。
他想起虎符上的卦象,突然意识到:“我们之前破解的航线,只是通往真正宝藏的诱饵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