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发现与《左传》中吴越争霸的历史记载相互印证,仿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新展现在他们眼前,令两人激动得难以自持。
林珊的脸颊因为兴奋而泛起红晕,眼中闪烁着光芒,就像发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藏。
然而,当机械臂深入主舱室时,异变突生。
原本平静的海水突然泛起漩涡,如同一个巨大的黑洞,吞噬着周围的一切。
无数发光水母从船底涌出,在黑暗中拼凑出吴国旗帜的图案,那幽蓝的光芒在海水中闪烁,营造出一种诡异而神秘的氛围。
这些水母通体透明,体内流动着荧蓝色的液体,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列,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操控。
程远手腕上的贝壳手链发烫,与海底传来的震动产生共鸣,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。
在强烈的磁场干扰下,所有电子设备突然失灵,显示屏瞬间变黑,仪器停止运转,潜水舱内陷入一片寂静,只有程远沉重的呼吸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。
而船舱深处,传来齿轮转动的声响,仿佛沉睡千年的机关正在苏醒,令人不寒而栗。那声音由远及近,节奏越来越快,仿佛是远古的心跳在海底复苏。
应急灯亮起的瞬间,昏暗的红光笼罩着主舱,给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丝诡异的色彩。
灯光在青铜立柱上跳跃,将上面的星象图投射出扭曲的阴影,仿佛那些古老的星辰正在苏醒。
程远看清了主舱内的景象:八根青铜立柱环绕着中央祭坛,每根柱子上都刻着不同的星象图,那些图案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,神秘而深邃。
有的柱子上雕刻着北斗七星,勺柄指向不同的方位;有的则是二十八宿的图案,每颗星辰都栩栩如生。
祭坛中央摆放着青铜编钟,钟体表面凝结的海锈下,隐约可见吴越两国的兵器图案相互交错,仿佛在诉说着两国之间的恩怨情仇。
编钟上的纹路历经千年海水侵蚀,却依然清晰可见,仿佛在等待着某个时刻的到来。
林珊的银海星项链突然发出蜂鸣,与编钟产生共振,钟壁上的纹路竟开始流动,显现出一段动态的海战画面。
“这是全息投影!”林珊难以置信地凑近观察,眼中充满了震惊与好奇。画面中,吴国楼船在太湖上列阵,船头的玄鸟图腾突然活了过来,展翅扑向越国战船。
战船破浪前行,激起千层浪,船身两侧的桨手整齐划一地挥动船桨,号子声仿佛穿透了千年时空。
士兵们呐喊着挥舞兵器,箭矢如雨般飞射而出,鲜血染红了湖水,惨叫声回荡在湖面上。
更惊人的是,战船上的士兵脖颈处,都戴着与苏沐雨家族相似的贝壳图腾,这一发现让程远和林珊心中涌起无数疑问。
这些贝壳图腾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?它们与归墟之门又有着怎样的联系?
程远的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,他想起了之前的种种发现,抓起祭坛角落的残破竹简,在紫外线照射下,一行隐藏的文字浮现:“以贝为契,通于幽冥,得者王天下。”
这句话仿佛是一个神秘的预言,暗示着贝壳图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秘密。
程远反复琢磨着这句话,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。
此时,海底传来剧烈震动,整个楼船残骸开始解体,木板断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海底格外清晰,仿佛是历史的叹息。
破碎的木片在水中翻滚,扬起阵阵沙尘,遮蔽了视线。
程远和林珊在撤离途中,发现了船尾的暗格。暗格周围布满了锈迹和海草,显得格外神秘。
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暗格,里面整齐排列着青铜虎符,每枚虎符上都刻着不同的卦象,这些卦象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,仿佛在守护着某个惊天的秘密。
当他们取出最后一枚虎符时,暗格底部露出一张残破的帛书,上面用朱砂绘制的航线图,终点竟指向传说中徐福东渡的起点——琅琊台。
这一发现让程远和林珊意识到,他们可能卷入了一个跨越千年的巨大谜团之中。
帛书边缘已经破损不堪,朱砂的颜色也有些黯淡,但上面的航线却依然清晰可辨。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,仿佛是古人留下的密码,等待着他们去破解。
林珊的手轻轻颤抖着,指着帛书上的一个标记:“你看,这个符号和我们在归墟之门发现的玉简上的一模一样...”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兴奋,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,让她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。
回到科考船时,台风已至最猛烈的时刻。狂风如同万马奔腾,咆哮着掠过海面,仿佛要将整个船只撕裂。
暴雨如注,密集的雨点敲打着船身,发出咚咚的声响,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激昂的交响乐。
程远在实验室整理文物,四周堆满了各种文物和资料,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气息。显微镜、光谱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在工作台上整齐排列,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数据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