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湿的海雾如同浓稠的牛乳,将东山岛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。
程远伫立在考古队临时搭建的观测塔上,手中的望远镜镜片早已被雾气蒙上一层白霜。
远处的海面上,苏沐雨正指挥着潜水机器人进行三维扫描,她的身影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,恍若水墨画中未干的墨迹,透着朦胧的诗意与神秘。
程远下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的贝壳手链,自从上次在海底的惊险遭遇后,手链上的纹路愈发清晰,此刻在雾气中竟隐隐透出微光,与他腰间那半块刻有甲骨文的青铜残片产生着微妙的共鸣,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“程老师!声呐在渤海海峡检测到异常磁场波动!”
林新宇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,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,还夹杂着粗重的喘息声,“坐标显示与夏代东夷文化分布区高度重合!”
程远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,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古籍中“相士烈烈,海外有截”的记载。
相土作为商族先祖,在夏代就凭借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开辟了横跨渤海的航线,难道此次的发现,将成为揭开三千年前航海之谜的关键钥匙?
潜水舱缓缓下沉,金属外壳与海水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,程远的呼吸声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而沉重。
当深度计显示68米时,探照灯的光束刺破黑暗,照亮了一片斑驳的海底崖壁。
数以百计的贝壳镶嵌在岩层中,组成巨大的北斗七星图案,每颗“星辰”都是一枚完整的砗磲,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珍珠母贝特有的虹彩,绚丽而夺目。
更令人震撼的是,崖壁中央凹陷处,赫然摆放着一具夏代骨耜,木柄上缠绕的藤条已经碳化,却依然清晰地刻着波浪纹与贝壳图腾,与东山岛沉船发现的玉璋纹饰如出一辙,仿佛跨越时空的呼应。
“这是导航标记...”程远对着喉麦低语,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惊喜。
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骨骼表面的刻痕,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与汗水。
突然,手链的温度急剧升高,烫得他几乎要松开手。
砗磲组成的星图开始散发幽蓝荧光,海底的水流瞬间形成巨大的漩涡状,强大的吸力将潜水舱推向某个未知方向。
在剧烈的晃动中,他的目光被岩壁缝隙里闪烁的金属光泽吸引,那是半露出的青铜鼎足,饕餮纹上凝结的海锈下,隐约可见甲骨文刻着“相土作舟”四个字,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,却依然透着一股古朴而威严的气息。
与此同时,海面之上的实验室里,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绷紧的弦。
苏沐雨的银海星项链毫无征兆地发出蜂鸣,声音尖锐而刺耳。
她紧紧盯着显微镜下的贝壳细胞样本,那些银色丝线正以肉眼可见的惊人速度编织成网格,最终竟神奇地组成了渤海湾的地形图。
电脑屏幕毫无预兆地自动弹出《竹书纪年》的电子注疏,“帝芒命九夷,狩于海,获大鱼”的记载旁,赫然浮现出一段新的批注:“其舟以贝为骨,以血为引,可通幽冥之海”——这段文字的字体,与三个月前神秘出现的朱砂银海星如出一辙,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。
“苏博士!卫星云图显示渤海海域出现异常光斑!”
助手的惊呼让苏沐雨猛然抬头。监控画面中,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:数以千计的发光生物从海底升起,在海面勾勒出巨大的船只轮廓。
那些生物通体透明,体内却清晰可见贝壳状的骨骼结构,它们游动的轨迹,竟与程远此刻的潜水路线完全重合,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指引,又像是一个危险的陷阱。
海底的程远感到一阵天旋地转,强大的水流冲击着潜水舱,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。
当潜水舱终于稳定时,眼前的景象令他心跳几乎停止。
一艘巨大的夏代双体木板船静静矗立在海底,船身覆盖着厚厚的牡蛎壳,却难掩其宏伟壮观的轮廓。
船头雕刻的巨型海鸟图腾栩栩如生,锐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千年时光,喙中衔着的不是鱼,而是一枚刻满甲骨文的玉璧,散发着神秘的光泽。
程远小心翼翼地靠近,发现船舷镶嵌着成排的海贝,每枚贝壳内侧都刻着不同的符号,经翻译器解析,竟是夏代的历法与航海方位图,详细记录着潮汐变化、星辰位置与航线信息,展现出古人惊人的智慧与航海技术。
咸涩的海风呼啸着掀起相土的兽皮披风,他站在船头,眼神坚定地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辽东半岛。
甲板上整齐排列着三百艘木板船,每艘船头都悬挂着用砗磲打磨的银海星图腾,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。
这次远征,他肩负着重大使命,要将商族的势力扩展到“海外”,让那些东夷部落见识中原王朝的威严与强大。
“族长!前方出现雾障!”舵工的喊声穿透呼啸的海风,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。
相土握紧腰间的青铜斧,目光如炬地看着海面升起的白色雾气中,渐渐浮现出巨大的鱼骨轮廓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考古浮海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