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丰收宴的暖意还萦绕在营盘的每个角落,学校的教室里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。我握着 007 留下的半截白色粉笔,站在用木炭反复刷黑的木板前,手腕轻顿,三个工整的现代汉字 ——“梁”“山”“家” 便跃然板上。粉笔划过木板的 “沙沙” 声,像极了麦田里风吹麦秆的轻响。
黑板下,十几个孩子睁着圆溜溜的好奇眼睛,手里握着用细树枝削成的 “笔”,笔尖还沾着些许磨碎的木炭粉。他们面前铺着粗麻布缝制的 “本子”,布面上还留着淡淡的麦秆纹路,孩子们学着我的样子,一笔一划地在布上模仿,小眉头都微微皱着,格外认真。
“大家看‘梁’字,” 我指着黑板上的字,声音放得轻柔,“上面的‘米’字,代表咱们刚丰收的新麦,是咱们吃饱肚子的根本;下面的‘木’字,代表梁山的松树、杨树,是咱们遮风挡雨的依靠,合起来就是咱们赖以生存的梁山。”
我有指向 “山” 字:“这三笔多像咱们梁山的山峰啊,中间一笔高,两边两笔矮,像极了咱们站在山脚下看到的样子。再看‘家’字,宝盖头像咱们帐子的屋顶,能挡住风雨;下面的‘豕’字,代表家里养的鸡鸭、牛羊,有屋顶遮雨,有牲畜相伴,这就是温暖的家。”
我拿起一根树枝,在自己的布本上示范:“咱们梁山,就是咱们所有人共同的家,所以写这三个字的时候,要用心,把对家的喜欢,都融进每一笔里。”
坐在第一排的小石头,握着 “笔” 的小手紧了紧,眉头皱得更厉害了。他写 “家” 字时,宝盖头总也写不圆,要么左边歪,要么右边斜,急得额头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,小脸蛋憋得通红。
我悄悄走到他身边,弯下腰,轻轻握住他的小手,带着他慢慢移动:“别急呀,咱们先在布上轻轻画个小半圆,找到感觉再写。你看,先写这一点,像屋顶的尖儿;再写横钩,慢慢弯过来,像给屋顶搭了个结实的架子,慢慢来,不着急。”
树枝在粗布上缓缓移动,随着我的引导,一个不算完美却格外工整的 “家” 字渐渐成型。小石头眼睛一亮,猛地抬起头,举着布本,兴奋地朝周围的小伙伴喊:“西西姐姐,你们看!我会写‘家’字了!我写出来了!”
其他孩子也纷纷举起自己的 “作品”,有的举得高高的,有的还凑到同伴面前互相展示,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,像一群刚出巢、叽叽喳喳的小鸟,笑声满溢。
“孩子们,歇会儿再写吧!” 帐帘被轻轻掀开,张婆婆端着一摞热气腾腾的麦饼走进来,麦饼的香甜瞬间弥漫了整个教室。她穿着深蓝色的粗布衫,袖口还挽着,脸上带着慈祥的笑,“俺活了六十多年,还没见过这样的字呢,比以前先生教的繁体字简单多了,孩子们学起来也快,真好。”
她把麦饼一个个分给孩子们,麦饼还冒着热气,烫得孩子们小手不停来回倒腾,却舍不得放下。“快尝尝,刚在灶上烤好的,里面还加了点芝麻,垫垫肚子再学。”
孩子们接过麦饼,小口小口地吃着,有的嘴里还嚼着,就又拿起 “笔” 在布上写写画画;有的则举着布本,跑到张婆婆面前,仰着小脸让她看自己写的字。张婆婆虽然不认识现代字,却还是笑着点头,用粗糙的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:“写得好,写得好!比俺年轻时绣的牡丹还好看呢!”
课间休息时,孩子们像小麻雀一样围在我身边,七嘴八舌地问着关于现代字的问题。“西西姐姐,现代字是不是还有很多呀?能写‘麦子’‘水车’吗?俺想把咱们的水车写下来!”“姐姐,现代的人是不是每天都写这些字呀?他们也有像咱们梁山这样的家吗?”
我笑着从布包里拿出 007 留下的 “现代常用字手册”,手册的封面是用硬纸板做的,边缘已经有些磨损。我翻开手册,里面夹着彩色的插图 —— 有红墙白瓦的现代房屋,有四个轮子的汽车,有翅膀宽大的飞机,还有金黄饱满的玉米、绿油油的青菜,每幅图旁边都标注着对应的现代字。
“你们看,” 我指着现代房屋的插图,“这是现代的房子,墙壁是用水泥和砖头砌的,比咱们的帐子更结实,冬天不怕冷,夏天不怕漏雨。这是汽车,不用马拉,靠机器就能跑,比咱们的牛车快很多,一天能跑几百里路。”
我又翻到飞机的插图:“这是飞机,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,坐在里面去很远的地方,只要几个时辰就能到,比骑马快多了。”
孩子们凑在手册旁,眼睛瞪得大大的,小脑袋挤在一起,满是好奇。小石头伸出小手,轻轻碰了碰飞机的插图,小声问道:“姐姐,你以前坐过这个飞机吗?它能飞到咱们梁山来吗?俺想看看真正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。”
“姐姐以前坐过呀,” 我摸了摸他的头,声音温柔,“飞机能飞到很多很多地方,只是现在还不能飞到咱们梁山。不过没关系,咱们可以先把这些字学会,把这些故事记下来,等你们长大了,说不定有一天,就能看到真正的飞机了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