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过后,梁山的田野彻底褪去了冬日的枯黄,松软的黑土被春雨浸润得格外肥沃,踩在上面能陷下小半只脚。我揣着 007 留下的 “科学种植手册” 站在田埂上,看着村民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、背着竹篮往田里走,竹篮里装着去年留存的老麦种,心里满是期待 —— 今天是推广改良麦种的日子,这些从山下商铺用草药换来的新麦种,外壳厚实、颗粒饱满,不仅能抗寒耐旱,产量还比传统麦种高两成。若是能顺利推广,今年秋天,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。
“西西姑娘,你说这新麦种真的能比老麦种多收粮食?” 张婆婆挎着半旧的竹篮走过来,篮子里的老麦种颗颗干瘪,她用手指拨弄着麦种,眼神里满是疑虑,“俺种了四十多年地,还是觉得老麦种靠谱。这新麦种看着是饱满,可万一不适应咱们梁山的土,播下去发不了芽,那可就误了春耕,全年的收成就没指望了。”
我笑着接过她的竹篮,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个油纸袋,里面装着新麦种。打开袋子,金黄饱满的麦种滚落在手心,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“张婆婆,您看这新麦种,比老麦种重一倍,外壳还带着一层蜡质,这是 007 姑娘用科学方法培育的,专门针对咱们梁山温差大、春天多风的气候。” 我把新麦种递到她手里,“咱们先试种一小块地,就种在您家老麦田旁边,要是新麦种长得好,明年再大面积种;要是不好,咱们就还种老麦种,一点不耽误您的收成,您看行不?”
旁边的李大爷凑了过来,他接过新麦种放在嘴里咬了咬,麦种发出清脆的 “咔嚓” 声,露出里面雪白的胚乳。“俺觉得西西姑娘说得在理,咱们也该试试新东西。去年跟着西西姑娘学‘秸秆还田’,把玉米秆粉碎了埋在土里,今年地里的土就比以前肥多了,抓一把都能攥出油来。” 他拍了拍手里的新麦种,“这新麦种要是真能多收,咱们以后就能顿顿吃白面馒头了!”
正说着,远处传来了车轮滚动的声音 —— 老周带着后勤队的队员,推着三辆木车走了过来。车上装着十几个陶罐,陶罐里泡着新麦种,还放着一叠手绘的 “种植流程图”。“这陶罐里的新麦种,是俺们按照手册上的方法泡的,” 老周掀开一个陶罐的盖子,里面的麦种吸足了水分,胀得圆滚滚的,“用温水泡了三天,每天换一次水,还加了少量草木灰,能杀死麦种里的虫卵,提高发芽率。村民们要是信得过,就先领一些回去试种,不够了再去营盘拿。”
村民们见状,纷纷围了上来。一开始还有人犹豫,可看到李大爷率先领了两罐新麦种,又拿起流程图仔细看,大家也跟着行动起来。有的村民捧着新麦种反复查看,有的凑在一起研究流程图,原本的疑虑渐渐被期待取代。张婆婆也走上前,小心翼翼地接过一罐泡好的新麦种,放进竹篮里,还特意用布盖好:“俺就信西西姑娘一次,要是真能多收粮食,俺明年就把家里的三亩地都种新麦种!”
接下来的三天,我和老周、李大爷一起,在村里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 “示范田”。每天天不亮,我们就带着工具去田里,手把手教村民们种植新麦种。选种时,要把空壳、虫蛀的麦种挑出来,只留饱满的;浸种时,水温必须控制在三十度左右,时间不能超过三天,不然麦种会烂掉;播种时,行距要保持一尺宽,株距五寸,用小铲子挖两寸深的坑,每个坑里放三粒麦种,这样既能保证通风,又能让麦子有足够的生长空间,还能避免缺苗。
李逵也主动跑来帮忙。他力气大,却从没种过地,一开始拿着锄头翻地,一锄头下去把土块翻得比拳头还大,撒麦种时更是随手一扬,麦种飞得满地都是,还差点踩坏刚翻好的土。我忍着笑,教他用手均匀撒种,掌心托着麦种,手指轻轻一弹,麦种就能落在指定的位置。李逵学得格外认真,练了半个时辰就掌握了要领,还得意地拍着胸脯说:“俺就说俺学东西快!等秋天收了麦子,俺要亲自给弟兄们做麦饼,里面夹上猪肉,让大家尝尝新麦种的味道!”
林冲和武松也时常抽时间来田里帮忙。林冲负责翻地,他常年练枪,臂力惊人,一锄头下去,土翻得又深又匀,土块还能碎成细粒;武松则带着巡防队的队员,帮村民们搭建灌溉用的水渠。他们用粗壮的树枝做渠堤,用茅草编织成简易的水闸,水闸上还刻着刻度,能精准控制水流大小,避免麦子被淹或者旱死。
“以前总觉得种地是村民们的事,咱们只要守住梁山的安全,不让匪徒来捣乱就行,” 武松擦了擦额头的汗,蹲在田埂上看着刚种好的麦田,感慨道,“现在才明白,守护和平不光要会打仗,还要让村民们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房住。只有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,这样的和平才踏实,才长久。”
我点点头,指着田里整齐的播种坑:“这就是 007 姑娘在手册里写的‘民生和平’。要是村民们连肚子都填不饱,就算没有匪徒,日子也过不安稳。咱们推广新麦种,不光是帮村民们提高产量,更是在守护这份用弟兄们的血换来的和平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