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队重组后的第五天清晨,薄雾像轻纱似的裹着梁山,水泊上飘着淡淡的水汽,连空气都带着几分湿润。防御队的三十名队员已整齐地站在武器坊前,队列笔直,手里握着连弩或检修工具,眼神里透着专注。我穿着一身灰布短打,腰间别着时迁送的竹哨 —— 哨身刻着细密的纹路,还有林冲给的短刀,刀鞘缠着防滑的麻绳,手里紧攥着 “防御队巡哨手册”,指尖微微出汗。
今天是我作为防御队队长,首次独立领兵执行巡哨任务,负责检查水泊周边四座寨门的防御设施,还要配合巡防队排查安全隐患。虽然之前和队员们一起训练过无数次,但真正独当一面,心里还是有些紧张,怕哪里考虑不周出岔子。
“今天的巡哨路线分四段,每段有明确任务。” 我站在队伍前面,刻意让声音比平时更沉稳,手指在手册的路线图上划过,“先去北门,检查自动反光镜的齿轮、木轴和连弩弹仓;再到东门,查看陷阱的伪装和触发绳;接着去南门,核对烟雾弹的数量和保质期;最后到西门,测试新安装的‘警戒铃’。每个点位停留半个时辰,发现问题及时记录。”
我顿了顿,补充道:“巡防队的武队长会带队员在周边配合,咱们每隔一个时辰用竹哨联系 —— 一长两短代表‘安全’,两长一短代表‘需支援’,大家都记清楚了吗?”
“清楚!” 队员们齐声回答,声音响亮,没有丝毫犹豫。这些天一起调试连弩、校准反光镜、布置陷阱,我们早已形成默契,没人因为我是 “新手队长” 而露出怀疑,这份信任像暖流,悄悄驱散了我心里的紧张。
出发前,林冲突然快步走来,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木盒,打磨得光滑发亮。他打开木盒,里面整齐放着六支信号箭,箭尾涂着不同颜色的颜料:“红色是‘发现险情’,蓝色是‘需支援’,绿色是‘一切正常’。木工坊新做的,箭杆裹了防水布,雨天也能用,比竹哨传得远。”
他把木盒递给我,眼神里满是叮嘱:“第一次领兵别慌,按训练的流程来,真遇到拿不准的事,就发信号箭,俺和近战队的弟兄随时能支援。”
“谢谢林教头,俺一定小心,保证完成任务。” 我接过木盒,指尖触到温热的木壁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李逵也扛着板斧跑过来,身后跟着两个近战队弟兄,手里各提一个布包:“这里面是玉米饼和腌菜,还有水袋,巡哨路上别饿着!” 他说着,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,力气还是那么大,却带着满满的关切,“要是遇到毛贼,别跟他们客气,放信号箭,俺们三分钟就能到!”
和弟兄们道别后,我带着防御队往北门出发。晨光渐渐穿透薄雾,洒在水泊上,泛着粼粼的波光,像撒了一把碎银。北门的木栅栏缠着新换的野藤,藤叶上还挂着露珠,显得格外坚固。负责日常维护的队员老陈,正蹲在地上,用布擦拭反光镜的木轴,看到我们来,赶紧站起来:“队长,反光镜都调试好了,木轴涂了猪油,转动顺畅,反射范围能覆盖北门五十步内,连弩弹仓也都装满了箭,每把都试过,能正常发射!”
我走到反光镜旁,亲手握住木轴转动 —— 齿轮咬合紧密,没有丝毫卡顿,镜面擦得锃亮,能清晰照出人的影子。又拿起一把连弩,搭箭、拉弦、扣扳机,动作一气呵成,箭 “嗖” 地射向远处的木桩,正中靶心。“做得好!” 我在手册上写下 “北门设备正常”,又叮嘱老陈,“最近天凉,木轴容易干,每天多涂两次油脂,别等出了问题再修。”
离开北门时,远处传来 “一长两短” 的竹哨声 —— 是巡防队的信号,示意周边安全。我掏出竹哨,回了同样的哨声,虽然没看到巡防队的人影,却通过这简单的哨声,确认了彼此的情况,这种无声的默契,让巡哨的氛围多了几分安心。
往东门外走的路上,队员小张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路边的草丛,压低声音说:“队长,你看!这里有新踩过的痕迹,不像咱们弟兄的脚印。”
我赶紧走过去,蹲在草丛边 —— 泥土上有几个模糊的脚印,鞋底纹路粗糙,边缘带着草屑,不像是梁山弟兄穿的布鞋,反而像之前方腊残敌穿的草鞋。更让人警惕的是,脚印旁边的草有被折断的痕迹,断口还很新鲜,方向正好朝着东门的陷阱区域。
“大家小心!立刻散开,形成警戒队形!” 我心里一紧,立刻下达指令,“小张和小李去检查陷阱区域,用木杆拨开草,别触发陷阱;老陈和老赵留在原地,记录脚印的大小、纹路,判断人数;其他人跟我一起,沿着脚印方向搜索,保持三步距离,不要贸然靠近!”
队员们立刻行动,没有丝毫慌乱。小张和小李从背包里拿出特制的木杆,杆头缠着软布,小心翼翼地拨开陷阱区域的干草,仔细查看触发绳;老陈则从怀里掏出炭笔和纸,蹲在地上,一笔一画地画脚印,还时不时用手指量一下大小;我带着其他队员,沿着脚印方向慢慢走,手里的短刀握得更紧了,眼睛警惕地盯着周围的草丛和树林,生怕突然冲出敌人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