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雨过后的清晨,梁山被一层淡淡的薄雾裹着,像披了件半透明的纱。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湿润和青草的清香,深吸一口,连肺里都觉得清爽。我推开帐子门,冷不丁打了个哆嗦,却一眼看见远处伙房升起的第一缕炊烟 —— 淡灰色的烟柱在晨光里慢慢散开,像一条温柔的丝带,轻轻缠绕着聚义厅前的杏黄旗,旗面上 “替天行道” 四个字,在薄雾中若隐若现。
不远处的晒场上,几个弟兄正忙着翻晒新收的豆子。木锨插进豆堆,“哗啦” 一声扬起金黄的豆粒,落在竹席上发出细碎的声响。这声音混着伙房飘来的米粥香,还有远处水泊的轻浪声,构成了一幅格外安宁的画面 —— 这是方腊被灭后,梁山最安稳的一段日子,没有硝烟,没有警报,只有踏实的烟火气。
“西西!快来吃早饭!今天熬了小米粥,还蒸了蜜薯!” 时迁的声音从伙房方向传来,带着几分雀跃。他手里端着个粗瓷碗,碗沿冒着热气,正朝我使劲挥手。走近了才发现,他的粗布袖子上沾着面粉,嘴角还沾着一点橙黄的薯渣,显然是刚偷偷啃了一块蜜薯,被烫得直咧嘴。
“你又偷吃!小心被王大叔发现,罚你去挑水!”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,接过碗。小米粥的温热顺着指尖传到掌心,暖得人心里发颤,粥面上还飘着几粒红枣,是王大叔特意加的。伙房里,王大叔正把蒸好的蜜薯摆到木桌上,红薯皮裂开,露出金黄的果肉,甜香满溢。
李逵已经坐在桌边,手里捧着个比拳头还大的蜜薯,啃得满嘴都是橙黄的薯泥,看到我进来,含糊不清地说:“快坐快坐!这蜜薯是山下张婆婆送的,比咱们种的甜多了,你多吃两个,不够俺再去拿!” 他说着,还想伸手再抓一个,却被王大叔拍了下手背:“先给弟兄们留着,你少吃点,当心噎着!”
正说着,宋江和林冲也走了进来。宋江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纸条,是村里李大爷一早送来的,上面用炭笔写着:“今日午后,村民们想帮梁山修补寨门木栅栏,已备好木料与工具,望勿推辞。”“咱们前阵子帮村民修了灌溉水渠,他们一直记在心里呢。” 宋江笑着把纸条递给我,“午后你和 007 也去帮帮忙,跟村民们多聊聊,看看他们秋收还有什么需要搭把手的。”
吃过早饭,雾渐渐散了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,像碎金一样落在梁山的营盘上,暖融融的。我和 007 提着医疗箱,打算先去村里看看张婆婆和李大爷的身体情况 —— 张婆婆有老寒腿,入秋后总容易疼;李大爷上次劈柴伤了手,还得换次药。刚走到梁山门口,就看见十几个村民推着小木车过来,车上堆着结实的木料和锃亮的工具,为首的正是李大爷,他手里还提着个竹篮,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,热气透过篮子缝冒出来。
“俺们来帮你们修栅栏!” 李大爷笑得眼角皱成了褶,把竹篮递过来,“这茶叶蛋是给弟兄们补身子的,刚煮好,还热乎着呢,快收下!” 寨门的木栅栏在之前的战斗中,被方腊的土炮轰坏了好几处,虽然临时用木板补上了,却不够牢固,刮风时总吱呀作响,确实该好好修修了。
村民们放下小车,就立刻忙活起来 —— 年轻的小伙子们合力抬着粗壮的木料,脚步稳健;年纪大的大叔们坐在小马扎上,用刨子细细打磨木茬,避免扎手;李大爷还特意带来了自己珍藏三十年的木工凿子,说 “这工具修栅栏最结实,当年给儿子盖房就用它”;连几个半大的孩子,都拿着小抹布,帮着擦木料上的灰尘。
我和 007 也没闲着,帮着递钉子、扶木料,偶尔还帮满头大汗的村民递块擦汗的粗布。张婆婆也来了,她提着个蓝布包,里面装着几双新做的布鞋,鞋面上还绣着简单的花纹,分给在场的弟兄:“这鞋是俺连夜纳的千层底,穿着软和,你们巡查走山路时穿,不容易磨脚。”
林冲正拿着锤子,蹲在地上钉栅栏的木桩,听到张婆婆的话,停下动作转过身,眼眶微微发红。他接过布鞋,弯腰试了试,大小刚好合脚,鞋底厚实又柔软:“谢谢您,张婆婆,您这么大年纪,还麻烦您熬夜做鞋,真是过意不去。”
“麻烦啥!” 张婆婆笑着摆摆手,伸手拍了拍林冲的胳膊,“你们帮俺们修水渠、送新麦种,还教俺们识别毒草,避免误食,俺们做几双鞋算啥?你们守护梁山,不就是在守护俺们村民吗?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!”
中午,伙房特意做了一大锅红烧肉,肥瘦相间的肉块炖得软烂,油亮亮的,还蒸了新收的麦面馒头,雪白松软。宋江让人把桌椅搬到晒场上,邀请村民们一起吃饭 —— 长条的木桌上,摆着红烧肉、炒青菜、凉拌黄瓜,还有一大桶绿豆汤,热气腾腾,香味飘得老远。
李逵扛着个大木桶,里面装着冰镇过的绿豆汤,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,嗓门洪亮:“大家多喝点汤,解解暑!下午咱们加把劲,争取把栅栏修完,晚上俺请大家吃烤红薯!” 村民们笑着接过碗,绿豆汤凉丝丝的,甜润可口,瞬间驱散了午后的燥热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