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兄们越讨论越热闹,点子一个接一个冒出来。负责木工的老张说要在水泊边修一条栈道,方便巡查时行走,还能在栈道旁装些警示铃;负责粮草的老周说要给周边村民送些麦种,教他们用咱们的 “浸种法”,帮他们一起耕种,这样村民收成好了,也能跟咱们互相照应;甚至连平时沉默的文书小李,都提议在山上建一个了望塔,用木头和竹子搭建,看得更远,能更早发现远处的险情。
聚义厅前的阳光越来越暖,照在每个人的脸上,映得大家的笑容格外真切。仿佛已经看到了梁山未来的样子 —— 水泊碧波荡漾,岸边的麦田绿油油的;周边村民牵着牛羊路过,会跟寨门的弟兄打招呼;弟兄们白天耕种、训练,晚上围坐在晒场上聊天,再也没有战争和苦难,只有安稳和温暖。
中午,伙房特意杀了两头肥猪,炖了一大锅红烧肉,肉香飘满了整个梁山;还蒸了新麦馒头,一个个雪白松软,掰开就能闻到麦香。弟兄们围坐在晒场上的草席上,手里拿着馒头,碗里盛着红烧肉,一边大口吃饭,一边继续讨论公约的细节,连吃饭的间隙都不愿浪费。
王大叔端着一碗满满的红烧肉,走到我和 007 面前,碗里的肉块又大又肥,还冒着热气:“你们俩虽然是从现代来的,却比很多守了梁山多年的老弟兄,更懂咱们想要的是什么。这公约,有了你们的加入,才更像一个‘家’的规矩,而不是冷冰冰的条令。以后梁山有你们在,俺们心里更踏实。”
林冲也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两个新麦馒头,递到我们手里,馒头还带着刚出锅的温度:“以前俺总觉得,‘使命’是大人物的事,是朝廷官员该考虑的事,跟俺们这些草莽汉子没关系。现在才明白,使命根本不是什么大道理,就是守好身边的人,守好自己的家 —— 守好弟兄,不让他们受伤;守好百姓,不让他们受欺负;守好梁山,不让咱们的家被毁。你们教俺们用现代知识,俺们教你们江湖情义,咱们互相帮衬,才能把这使命完成好。”
下午,我们在聚义厅前的空地上,立了一块半人高的青石碑。石碑是从水泊边的山上采来的,质地坚硬,表面被打磨得平整。林冲亲自挥刀刻字,他握着铁匠特制的刻刀,每一笔都刻得很深,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,他也不擦,仿佛要把这份誓言永远刻在梁山的土地上。
“梁山公约” 四个大字刻在石碑顶端,下面是 “三守之约” 的内容,最后刻着一行小字:“以水为誓,以山为证,共守家园,不离不弃。” 刻完后,时迁还在石碑两侧刻了两朵小小的麦穗,说 “这是咱们丰收的象征,也是咱们守护的希望”。
刻完石碑,弟兄们手拉手,围着石碑唱起了梁山的老歌。歌声虽然不整齐,有的跑调,有的忘词,却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豪迈和温暖。李逵唱得最大声,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,跑调了也不在意;时迁边唱边跳,还在人群里翻了个跟头,引得大家哈哈大笑;林冲则跟着节奏,轻轻挥动着手里的长枪,脸上满是久违的轻松笑容。
夕阳西下时,弟兄们渐渐散去,却没有各自休息,而是忙着自己的事:有的去晒场收麦子,怕夜里下雨把麦子淋湿;有的去寨门巡查,检查自动反光镜有没有调好;有的扛着麦种,往周边的村庄走去,要帮村民把麦种送到家。聚义厅前只剩下我、007 和立在中间的石碑,夕阳把石碑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道坚定的屏障。
我和 007 坐在石碑旁的草地上,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,心里满是踏实。007 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,是她用来记录医疗知识的,在空白页上认真写下:“使命不是一个人的事,是一群人的事;不是一句喊出来的口号,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 —— 是守好一扇寨门,不让敌人进来;是帮好一个村民,不让他受欺负;是种好一亩麦田,不让弟兄们饿肚子。每一件小事,都是使命的一部分。”
我也从布包里拿出 “武器改良手册”,在最后一页写下:“从现代的霓虹都市,到梁山的水泊麦田;从一开始的迷茫无措,到现在的坚定守护,我们找到的不仅是一个可以落脚的家,更是一份值得用一生去践行的使命。这份使命,需要弟兄们的团队支撑,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,需要把‘我’变成‘我们’,一起走下去。”
林冲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两把新做的短刀,刀身用精铁打造,磨得锃亮,刀柄缠着防滑的青布条,握在手里刚好贴合手掌:“这是俺让铁匠老张给你们做的,刀身轻便,适合防身,平时也能用来割麦子、削木头。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危险,你们都要记住,梁山的弟兄永远在你们身边,咱们一起守着这份使命,守着这片水泊,谁也不能把咱们分开。”
我们接过短刀,指尖触到冰凉的刀身,心里却暖暖的 —— 这不是普通的武器,是信任的象征,是使命的传承,是弟兄们之间 “生死与共” 的承诺。我握紧短刀,突然明白,“使命觉醒” 从来不是一瞬间的顿悟,而是在一次次并肩作战、一次次互相照顾、一次次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中,慢慢从迷茫走向坚定,从个体走向集体的过程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