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7 走过来,递过来一块烤红薯,红薯皮烤得焦香,还带着点温度,是王大叔特意留的:“快吃吧,忙了一上午,肯定饿了。你看,这次试射比预期的还好,理论算的射程是三百步,实际能超十步,说明咱们还有优化的空间 —— 比如把弩弦再调紧点,或者把箭尾做得更流线型,减少空气阻力,说不定能射得更远;还能在弹仓里加个定位扣,让箭旋转时更稳。” 她边说边在本子上画草图,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我接过红薯,剥掉焦黑的外皮,咬了一口,甜丝丝的暖流顺着喉咙往下滑,暖了整个胸口,也驱散了一上午的疲惫。远处的水泊被夕阳染成金色,波光粼粼;校场中央的木桩上,新弩射出的箭还牢牢扎在上面,像一个个胜利的印记,见证着知识与实战的结合。我知道,这次试射不仅验证了新弩的威力,更让弟兄们真正相信了现代知识的力量 —— 以前大家对 “杠杆”“弹仓” 只是好奇,甚至有些怀疑,现在却真切地看到了成效,这种从 “怀疑” 到 “信任” 的转变,比任何武器都更珍贵。
傍晚,我和 007、林冲一起把试射数据整理成 “新弩实战手册”。手册里详细记录了不同人试射的参数 —— 李逵的射程、武松的射速、林冲的精准度,还标注了 “力气大的人适合远射”“身手灵活的人适合移动射”;优化建议里写了 “弩弦调紧方案”“箭尾改良设计”;林冲还特意加了一条 “实战部署建议”:“把新弩分在东西南北四个寨门,每个寨门五架,安排专人操作,遇到敌人进攻时,先远距离射击消耗敌人,再近距离用刀枪防御,形成‘双重防线’,让敌人攻不进来。”
王大叔也来帮忙,他把二十架新弩都擦得干干净净,连杠杆的缝隙都用细布擦了一遍,还在杠杆的握柄处缠了防滑的布条,笑着说:“这样冬天天冷手滑,弟兄们操作也不影响,能多射几支箭,多打几个敌人。” 他的动作很轻,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,眼神里满是珍视,仿佛这些新弩不是武器,而是守护梁山的希望。
月光洒在校场的新弩上,泛着柔和的光;弟兄们还在聚义厅里讨论怎么用新弩守梁山,有的说 “要在寨门旁设隐蔽的弩位,打敌人个措手不及”,有的说 “要教更多人操作新弩,让老人小孩都能帮忙”,没人再提 “老弩”,仿佛新弩已经成了梁山的新守护者,成了大家心中的底气。
我站在月光下,手里握着厚厚的 “新弩实战手册”,心里满是踏实。这次试射让我明白:现代知识赋能传统武器,不是简单地 “加零件”“改结构”,而是 “理论与实战的深度结合”——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,根据使用者的特点优化设计,才能让知识真正落地,发挥出最大的作用。在 “现代赋能?绝境成长” 的路上,我们不再是 “纸上谈兵” 的学生,而是能把知识变成守护家园的力量、变成弟兄们信任的伙伴。
以后不管遇到多强的敌人,不管面临多险的绝境,我们都有信心用新弩、用智慧守住梁山。因为我们知道,知识是最强大的武器,团结是最坚固的防线,而我们,已经学会了把两者紧紧结合起来,一起在成长的路上,守护好这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家,让 “替天行道” 的杏黄旗,永远飘扬在水泊上空。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