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场边的欢呼声越来越响,连王大叔都忍不住走过来,在我的搀扶下握住连弩。他的手有些抖,却紧紧攥着弩身,我帮他调整好姿势,教他轻轻压下杠杆 —— 出乎意料,老人居然稳稳地压到底,听到 “咔嗒” 同时,眼里闪过一丝惊喜。他慢慢把弩托顶在肩上,瞄准木桩后,手指缓缓扣动扳机,箭虽然只射了八十步,却也稳稳扎在了木桩的黄圈里。老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,用手里的粗布轻轻擦了擦弩身,语气里满是欣慰:“俺这辈子都没想过,自己这把老骨头也能拉得动连弩,还能射中靶子!这新弩真是个好东西,俺以后也能帮着守寨门了!”
试射到一半,007 突然举起手喊停,手里的计时器还在滴溜溜转:“咱们得测测极限射程!之前理论计算的最大射程是三百步,现在试试实际能射多远,看看理论和实战差多少!” 弟兄们立刻忙活起来,几个力气大的弟兄抬着木桩往校场尽头挪,从一百步到两百步,再到两百五十步,每挪一次,就有人上前试射一次,记录下每次的射程数据;小弟兄们则跑前跑后帮忙递箭,整个校场忙而不乱,透着一股热闹的干劲。
当木桩最终挪到三百步远时,校场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—— 这是老弩射程的三倍,之前没人相信连弩能射这么远,连张铁匠都凑过来,手里还拿着铁锤,想看看自己打造的零件到底能不能撑住这么远的射程。林冲深吸一口气,走到最中间的一架连弩前,活动了一下手腕,双手稳稳握住弩身,压杠杆时特意控制了力道,让弩弦均匀受力;瞄准的时候,他还眯眼观察了一下风向,轻轻调整了弩身的角度,扣动扳机的瞬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跟着箭飞了出去 —— 木箭像一道流星,在空中划过一道流畅的弧线,最终 “噗” 的一声,稳稳扎进了三百步外的木桩!
“中了!真中了!” 校场瞬间沸腾起来,李逵举着板斧原地转圈,大喊的声音震得周围的树叶都沙沙响;时迁兴奋地爬上旁边的老槐树,对着远处的水泊大喊:“新弩能射三百步!比老弩远三倍!以后敌人再敢来,俺们在梁山寨墙上就能射着他们,让他们连寨门都摸不到!” 王大叔激动得用粗布擦了擦眼睛,嘴里念叨着:“好啊,好啊,梁山有救了,百姓也能安心了!”
我和 007 赶紧凑到记录册前,把实测数据一一填进去:射程最远达到三百一十步,比理论计算值还远十步;连续发射速度最快的是武松,三息射完五支箭,是老弩射速的五倍;精准度在两百步内误差不超过一尺,完全能满足实战中 “射中敌人躯干” 的需求。007 用炭笔把数据写在本子上,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格外轻快,她笑着说:“理论算的是三百步,实际能射三百一十步,是因为新换的牛筋弩弦弹性比预期好,加上今天晨风顺风,杠杆角度也调得刚好,这就是理论结合实战的效果,比单纯算参数管用多了!”
宋江走过来,弯腰看着木桩上密密麻麻的箭孔,又拿起记录册仔细翻看,手指划过 “三百一十步” 的数字时,语气里满是感慨:“以前总觉得老弩能射百步就不错了,没想到新弩能射三百多步,还能连续发射,这都是西西和 007 的功劳!要是没有你们带来的现代知识,咱们哪能有这么厉害的武器?梁山能有你们,是弟兄们的福气,也是百姓的福气!”
吴用扇着羽扇,也点头称赞,眼神里满是赞许:“这就是‘知识改变战局’啊!以前打仗靠的是弟兄们的力气和不怕死的勇气,输赢全看谁更猛;现在有了新弩,咱们靠的是智慧和技术,就算遇到比方腊更强的敌人,也能靠新弩守住梁山,不用再让弟兄们白白牺牲!” 他说着,还特意看了看周围的弟兄们,像是在提醒大家,知识和勇气一样重要。
试射结束后,弟兄们还围着新弩不肯走,热烈地讨论起来:有的问 “能不能在弩上装个瞄准镜,看得更清楚”,有的提议 “要是在箭头上涂毒,杀伤力就更大了”,还有的想把新弩改良成 “能射火箭的”,这样晚上也能用来防守;小弟兄们则围着时迁,让他再演示一遍 “移动射靶”,场面热闹得像过节。直到夕阳西下,把校场的影子拉得很长,宋江催了好几次,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,走的时候还不忘回头看一眼新弩,仿佛多看一眼就能多学些技巧。
我坐在校场边的草地上,手里握着一把新弩,指尖还留着扣扳机时的细微触感。以前在学校里学 “杠杆原理”“力学计算” 时,总觉得那些公式只是纸上谈兵,除了应付考试没什么用;可现在看着三百步外的木桩,看着弟兄们兴奋的笑容,看着王大叔欣慰的眼神,才真正明白理论知识的价值 —— 它能把 “不可能” 变成 “可能”,能让老旧的传统武器焕发新生,能让守护家园的力量变得更强大,更能让身边的人看到希望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