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腊被擒的欢呼声还在梁山回荡,聚义厅前的兵器库里却传来一阵沉重的叹息。林冲弯腰从兵器堆里拿起一把老旧的连弩机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,眉头拧成疙瘩 —— 弩弦早已松弛,表面泛着锈迹,弩槽里还卡着半支断箭,箭羽都磨得看不清颜色:“这连弩机还是去年从官兵手里缴获的,一次只能射一支箭,射程还不到百步。要是再遇到方腊这样的敌人,靠这玩意儿根本没法快速反击,弟兄们得白白吃亏。”
武松凑过来,手里也握着一把同款连弩,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冰冷的弩身。他试着拉了拉弩弦,手臂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,脸憋得通红才勉强拉动,松开手时还喘了口气:“不仅射速慢,上弦还费劲!年轻弟兄力气大还好,像王大叔那样的老人,还有刚入山的小弟兄,根本拉不动。要是遇到敌人偷袭,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,只能被动挨打。”
我蹲在兵器堆里,翻出三架破损更严重的连弩机,把它们并排放在地上,仔细观察结构。传统连弩机靠手动拽拉弩弦上膛,弩槽只能容纳一支箭,上弦速度慢、射程短不说,还需要极大的臂力。看着这些老旧的武器,课本里学的 “杠杆原理” 和 “弹仓设计” 突然在脑海里浮现 —— 要是在连弩机上加装一个杠杆装置,用杠杆省力;再设计一个可容纳五支箭的旋转弹仓,让箭自动上膛,不就能实现 “快速上弦、连续发射”,射程也能跟着提升不少吗?
“俺有办法改良这连弩机!” 我突然站起身,随手从旁边拿起一根木棍,在地上比划起来,语气里满是兴奋,“咱们在弩身侧面加个‘杠杆把手’,利用杠杆原理省力,到时候别说年轻弟兄,就是王大叔这样的老人,轻轻一压就能上弦;再在弩槽上方装个‘旋转弹仓’,一次能装五支箭,射完一支,弹仓自动转到下一支,不用手动装箭,射速至少能快三倍!”
李逵扛着板斧从外面走进来,听到我的话,凑过来看地上的比划,黝黑的脸上满是疑惑,还挠了挠头:“杠杆?弹仓?俺听不懂这些新词儿。这玩意儿真能管用?别到时候改完,还不如原来的好用,那可就白费功夫,白瞎了好铁。” 不仅是他,周围的几个弟兄也都露出怀疑的神色,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—— 传统连弩用了几十年,从没听说过能这么改,大家都怕改坏了,反而连仅有的可用武器都没了。
007 从怀里掏出纸笔,快速在纸上画下改良设计图,笔尖在草纸上沙沙作响。她把 “杠杆把手” 的长度、角度,“旋转弹仓” 的直径、卡槽数量都标得清清楚楚,还特意画了个剖面图:“西西说的是现代机械原理,杠杆能省一半力气,旋转弹仓能大幅提高射速。俺在学校的物理课上见过类似的设计,肯定管用!咱们先找一架最破损的连弩试试水,就算改坏了,也不影响那些还能用的,不用担心浪费。”
宋江走过来,弯腰看着设计图,虽然看不懂复杂的原理,却从我们的眼神里看到了信心,他拍了拍我的肩膀,语气坚定:“就按你们说的办!时迁,你骑快马去山下找张铁匠,跟他要些精铁和弹簧,就说梁山要改良武器,让他多带些工具过来;林冲,你帮忙拆解那些破损的连弩,把能用的零件都拆下来,分类放好;西西,你和 007 负责改良的核心工作,需要啥帮忙,尽管跟弟兄们说,大家都会支持你们。”
大家立刻行动起来,没有丝毫犹豫。时迁把板斧往腰间一挂,翻身上马,马蹄在石板路上敲出急促的声响,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喊:“俺保证找最好的张铁匠,要最硬的精铁,绝不让你们等太久!” 林冲带着两个弟兄,拿着小锤和钳子,小心翼翼地拆解连弩,小锤敲在零件上的声音很轻,生怕弄坏了可用的部分;我和 007 则坐在草堆旁,细化设计图,反复计算杠杆的长度 —— 太长会影响瞄准,太短又省不了力;弹仓的大小也要刚好,太大太重,太小又装不下五支箭,连弹簧的弹力都算了好几遍,弹力太小省不了力,太大又容易断裂,必须精准计算。
傍晚时分,时迁带着张铁匠和一马车精铁、弹簧回到梁山。张铁匠是山下有名的铁匠,手里的铁锤敲了三十年铁,可当他看到改良设计图时,还是皱着眉,手指在图上轻轻点着:“这杠杆和弹仓的结构,俺活了大半辈子都没做过。精铁倒是够硬,能撑住力道,就是这弹簧的弹力不好把控 —— 弹力小了带不动弹仓,弹力大了又怕把弩身崩裂,万一装上去弹不起来,反而成了累赘,到时候可别怪俺手艺不行。”
“俺们算过了!”007 赶紧递过写满参数的计算稿,上面详细写着弹簧的直径、绕圈数量、长度和弹力参数,“弹簧用直径半寸的精铁,绕成五圈,长度三寸,按这个规格做出来的弹簧,弹力刚好能带动弹仓旋转,还能省一半上弦的力气。你按这个参数做,肯定没问题,要是有偏差,俺们再调整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