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几上的青铜令牌泛着冷光,表面 “顾问” 二字是昨日宋江亲手刻的,刻痕里还嵌着细碎的铜屑,蹭得指尖微微发痒。我指尖抚过字迹时,宋江正用朱笔圈出地图上的 “黑风口”,笔尖在纸面顿了顿,留下个暗红的墨点。他官袍袖口沾着的墨渍蹭在我画的等高线上,把 “坡度 40 度” 晕成片深黑:“这里得加派十名弓箭手,” 他突然抬头,目光锐利如鹰,撞进我眼里,“按你的算法,铁甲军爬坡时速度会减三成?若是他们带了盾牌,这比例会不会变?”
我刚点头,还没来得及解释 “盾牌重量对速度的影响系数”,李逵的板斧已经 “哐当” 一声劈在案几腿上,木屑溅到令牌边缘,弹起又落下,像群受惊的小虫。“俺早说过那鬼地方陡!上次俺去砍柴,差点摔下去!” 他粗黑的手指指着黑风口的方向,斧刃上的寒光映着我昨夜写的 “伏击系数表”,“步兵” 一栏的 1.3 被他用指腹戳得发毛,纸页都起了皱:“这次让俺当先锋,带五十个弟兄埋伏在那儿,定叫官军滚下山去,连盔甲都扒了他们的!”
宋江皱了皱眉,伸手把李逵的板斧从案几腿上拔下来,木纹里的碎木片簌簌掉落:“胡闹!黑风口的伏击得按顾问的部署来,你那鲁莽性子,别坏了大事。” 李逵嘟囔着 “俺才不鲁莽”,却还是把板斧扛到了肩上,眼睛却依旧盯着 “伏击系数表”,显然对当先锋的事还没死心,嘴角的肌肉都鼓了鼓。
晨光透过窗棂,在 “防御部署图” 上投下长条光斑,把图上的 “粮草库”“箭楼” 都染成了暖黄,像给它们镀了层金边。我把 007 昨晚熬夜做的纸质模型往案几上摆,黑风口的位置插着三根晒干的芦苇,代表埋伏在那里的挠钩手,旁边还摆着个小小的木梯模型,模拟官军攀爬的路径,梯级上用红笔标着 “每级承重 200 斤”。“铁甲军的铠甲重六十二斤,” 我用炭笔在模型旁画了个简易的天平,一边写着 “铠甲”,一边画了堆石头,“爬坡时每走十步,体力消耗相当于平路三十步,等他们爬到半山腰,力气就剩一半了。”
007 突然从房梁上扔下串荧光棒,五颜六色的光在晨光里晃得像串糖葫芦,差点砸中李逵的板斧,吓得他猛地举起斧头要劈。“给黑风口的弟兄们发这个,夜里行动方便。” 她抓着梁上的木杆翻身跳下,帆布鞋底不小心踩扁了个纸人 —— 那是她做的官军模型,胸口用红笔贴着 “铁甲营” 三个字,纸人的手臂还拿着小小的纸刀,做得格外逼真,连盔甲的纹路都画出来了。“夜里行动按‘三短两长’晃荧光棒,比举火把隐蔽多了,官军就算老远看见,也以为是萤火虫。” 她捡起被踩扁的纸人,拍了拍上面的灰,又把它放回模型里,只是纸人的胸口已经塌了一块,像个受伤的士兵。
议事一直到深夜,案几上的油灯烧去了半盏,灯芯结了个黑焦的灯花,像颗凝固的眼泪。我正用算珠核对粮草消耗,算珠碰撞的 “噼啪” 声在寂静的议事厅里格外清晰,像在数着时间。宋江突然把他的茶碗往我面前推了推,茶碗里的茶水还冒着热气,混着淡淡的茶香,在空气中晕开:“歇歇吧,别累坏了。” 他指腹轻轻敲着我写的 “后勤保障预案”,纸上密密麻麻写着马料、箭矢、药品的消耗明细,“你算的马料耗损比账房先生还精三分,连戴宗的神行甲都留了备用线,考虑得比俺还周全。”
窗外突然传来武松的吼声,他正带着喽啰们在训练场演练 “梯次防御”,口令声撞在寨墙上又弹回来。我走到窗边一看,第一队举盾的喽啰刚蹲下,挡住模拟的敌军进攻,第二队的弓箭手已经搭箭上弦,动作间的间隙正好是我算的 “1.5 秒反应时间”——007 下午用白粉笔在地上画的秒表图案还没擦,粉灰被夜风卷着飘进窗里,落在雨案的 “协同作战” 四个字上,像撒了层细盐。
“武二哥他们练得真认真。”007 凑到窗边,嘴里还嚼着辣条,把最后一根往我手里塞,油汁蹭在我指尖,“等官军来了,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。” 山顶的风带着淡淡的铁锈味,应该是远处铁匠铺在打造兵器,火星的味道混着夜风飘过来。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黑风口的位置正闪着点点绿光,是负责埋伏的喽啰们在试荧光棒,绿色的光点在夜色里忽明忽暗,像星星落在了山上,又像萤火虫在聚会。“看,像不像现代演唱会的荧光棒?” 她突然笑着说,我才发现她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电线,是从旧对讲机里拆出来的,正连着个自制的信号发射器,“等官军到了黑风口,这玩意儿能让哨塔的铃铛响,咱们在指挥台就能知道情况,比派探马快多了。”
铁甲军的马蹄声在午夜突然撞碎了寂静,像闷雷一样从远处传来,震得窗棂都在颤。我攥着那枚 “顾问” 令牌站在指挥台,令牌的蓝光透过薄纸,照在 “伏击时序表” 上,把上面的字映得格外清晰:“第一队,亥时三刻放滚木;第二队,子时正射箭;第三队,子时三刻用挠钩勾翻敌军战马......” 话还没说完,黑风口突然亮起三短两长的绿光,是李逵的队伍发出的信号,说明官军已经进入伏击圈了,像点燃了第一簇战火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四大名着穿梭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