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赵复与林冲一同回到聚义厅时,已是星斗满天。林冲今日遭逢大变,心情激荡如沸汤翻涌,此刻早已身心俱疲,形神俱损。赵复见其神色萎顿,便唤来宋万,嘱其好生安顿林教头歇息。待宋万引着林冲去了,赵复径自去寻军师闻焕章。
推门入内,只见闻焕章正秉烛伏案,就着昏黄灯火,细细核对着桌上摊开的账簿。晁盖此番送上山的,不单是成箱的金银,更有此次精盐交易的详实记录。赵复素知晁盖为人磊落,对这账簿真假倒不甚在意,然闻焕章心思缜密,执意要亲自核对分明。
“寨主,林教头已安然上山了?”闻焕章听得脚步,头也未抬,口中问道。
“正是。”赵复应道,随手抄起案旁一盏冷透的茶水,仰脖“咕咚咕咚”猛灌了几口,虽是寒冬腊月,他少年气血方刚,又时常打熬筋骨,此刻心头似有团火在烧,倒也不觉寒凉。“林教头端的苦命!堂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,竟被一个腌臜衙内逼迫至此!这赵宋朝廷,昏聩无道,实令人切齿!”
闻焕章此时已核算得七七八八,遂将账簿分门别类理好,收入箱箧之中。他抬眼瞧着赵复灌冷茶的模样,不禁莞尔,打趣道:“寨主正值青春年少,气血旺盛。这般憋着,恐非养生之道。何不早些寻个贤淑良配,也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应?”
赵复闻言,摆手笑道:“先生休要取笑。如今这世道,刀头舔血,哪得闲情想那儿女之事?”话虽如此,脑海中却不期然掠过一道倩影,挥之不去。他轻叹一声,续道:“俺干的是杀头造反的勾当,又有什么样的女子,肯将终身托付于俺这等‘贼寇’?”
闻焕章正色道:“寨主此言差矣。目下梁山基业初成,钱粮丰足,兵甲战马齐备,四方豪杰归心。偌大家业,岂能无后?众兄弟聚义梁山,虽为替天行道,救民水火,然山寨前程,终需有人承继引领。寨主若无妻室子嗣,时日一久,恐人心浮动,易生他念。那‘黄袍加身’的陈桥旧事,殷鉴不远啊!”
赵复却浑不在意,朗声道:“俺今岁方十六,正当年少!昔日前朝周世宗有言:‘十年开拓天下,十年养百姓,十年致太平’。三十载后,俺不过四十六年纪。想那汉高祖刘邦,四十八岁方起兵反秦;汉昭烈帝刘备,四十六岁尚在荆州寄人篱下,慨叹‘髀肉复生’。俺如今风华正茂,又有何惧哉?”
闻焕章知他少年意气,仍苦心劝道:“寨主年富力强,自是不假。然婚姻大事,关乎根本,非同儿戏。自古成大事者,岂有孤家寡人之理?纵无正妻,亦需留下血脉。现下山寨头领尚少,人心齐整。待日后四方英豪汇聚,纵然皆是替天行道的好汉,见寨主孑然一身,无妻无后,难保无那心怀叵测之徒,觊觎这梁山基业!”
赵复心知闻焕章所言,实为稳固人心之良策。他身负后世千年见识,又曾为开国之君赵匡胤,深谙其中道理。成家立业,在华夏家国同构之思下,确能令人心安。只是……若此刻娶妻生子,有什么时间来教导后代,如何让后代遵循自己理念,不背叛这天下百姓?他心中那翻天覆地的念头,此刻尚不足为外人道。梁山上下,包括眼前这位军师,大抵都以为他日若推翻赵宋,不过另立新朝,做个对百姓好些的皇帝罢了。
然赵复心中所思所想,却不是要掀翻的不是赵宋朝廷,而是那高高在上的“皇帝”宝座,是那“君父”凌驾万民之上的纲常!纵使此路艰险万分,会招致天下反对,甚至眼前并肩的兄弟亦可能拔刀相向,他亦在所不惜!只为那天下无数如“阿芷”般受尽欺辱的女子,为那千千万万被官府逼上梁山的穷苦百姓,这苍茫大地,再也容不得一个皇帝了!纵使明君在世,爱民如子,谁又能保其子孙代代贤明?
至于推翻赵宋,赵复视之如探囊取物。观当朝吏治腐败,军备废弛,只需梁山稳扎稳打,积蓄力量,待那四方烽烟(田虎、王庆、方腊等)并起,先定山东,再图河北、淮南,届时三路大军直捣汴梁,一统江山可期。
然攻城略地易,治国安邦难。赵复扪心自问:自己能否在滔天权势前守住本心,不走回老路?麾下这些梁山兄弟,如今凭着一腔对贪官污吏的恨意追随于他,他日功成,又有几人能真正舍己为公,奉天下万民为主?更遑论那些享尽大宋百年国祚之利的士绅豪强!仅仅一个“降息减租”已令其怨声载道,若日后推行“摊丁入亩”、“士绅一体纳粮”等手段,其反扑又将何等酷烈?念及此处,赵复眉头深锁,陷入沉思。
闻焕章见他神色凝重,低声探问:“寨主面色不豫,可是有何烦难,莫不是身体不适?”
赵复忽抬头问道:“先生,依你之见,是那上古尧舜禹汤治国之道好,还是当今赵宋的治法好?”
闻焕章闻言一怔。他深知这位少年寨主酷爱读书,闲暇时手不释卷,山寨里戏言“若要寻梁山文气最盛处,寨主床头书堆最是冲霄”。虽不明此问深意,闻焕章仍答道:“自是先贤圣王之道!尧舜禹汤,乃万世帝王楷模。今观赵宋朝堂所为,直如桀纣再世!想太祖皇帝何等英明神武,若见子孙如此败坏江山,怕不要气得掀了棺椁,跳出来亲手打杀了这些不肖子孙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赵大:我的水浒我的国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赵大:我的水浒我的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