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北王林枫公然抗旨,驱逐钦差的消息,如同一声撼天动地的惊雷,以远超之前任何一次风波的速度和力度,炸响在大明帝国的上空。这不再是暗流汹涌,不再是唇枪舌剑,而是近乎公开的决裂,是地方强藩对中枢权威最赤裸的挑战!
消息传至北京,整个朝野为之失声,旋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动之中。
王振在司礼监值房内听闻张诚连滚带爬、添油加醋的哭诉后,先是难以置信的暴怒,将值房内能砸的东西尽数砸了个粉碎,状若疯魔。然而,极致的愤怒之后,涌上心头的,竟是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寒意与……一丝隐秘的兴奋。
寒意在于,林枫此举,彻底撕破了最后的脸皮,意味着双方已无转圜余地,唯有你死我活。兴奋在于,林枫终于授人以柄!“抗旨”、“驱逐钦差”,这是板上钉钉的“大逆”之罪!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动天下兵马,以“讨逆”之名,将这个心腹大患彻底铲除!
“好!好!好一个林枫!”王振喘着粗气,浑浊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,脸上却浮现出一种病态的潮红和狰狞,“你终于走出了这一步!咱家等的就是今天!你这是自寻死路!”
他几乎是立刻便行动起来,以惊人的效率操控着整个朝廷机器。
次日大朝会,根本无需王振授意,早已成为其应声虫的吴清源、李崇焕等人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,群起而攻之。弹劾的奏疏不再是“僭越”、“擅权”,而是直接升级为“大逆不道”、“形同造反”、“裂土割据”!他们声嘶力竭地要求皇帝立刻下旨,削去林枫王爵,公告天下其罪状,并敕令周边各省镇兵马,即刻出兵,“平叛北疆”!
朝堂之上,附议之声如山呼海啸。恐惧于王振的淫威,或是本就对林枫新政不满的保守官员,此刻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队。少数尚有良知或心存疑虑的官员,在此等“大逆”罪名面前,也噤若寒蝉,不敢轻易发声。商辂眉头紧锁,几次欲言又止,但在如此一边倒的汹汹舆情下,他知道此刻任何为林枫辩护的言语,都无异于引火烧身,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深宫之中那位日渐昏聩的皇帝,期盼能有奇迹发生。
然而,奇迹并未降临。龙椅上的皇帝面色灰败,精神比以往更加不济,对于殿下山呼海啸般的“讨逆”之声,他只是疲惫地眨了眨眼,嘴唇翕动了几下,最终将目光投向身旁的王振,微弱地道:“先生……此事,先生以为如何?”
王振心中狂喜,面上却做出悲愤忠诚之状,跪伏在地,泣声道:“皇爷!林枫逆贼,枉负圣恩,竟敢公然抗旨,驱逐天使,此乃十恶不赦之罪!若不明正典刑,天下藩镇效仿,则国将不国矣!老奴恳请皇爷,为江山社稷计,速下严旨,兴兵讨逆,以正视听!”
皇帝沉默良久,最终无力地挥了挥手,声音细若游丝:“……就……依先生所言……拟旨吧……”
有了皇帝这近乎默许的态度,王振再无顾忌。一道以皇帝名义发出,由司礼监批红,内阁“附议”的《讨逆诏》迅速拟就,公告天下。诏书中罗列林枫十大罪,斥其为“国贼”,削其王爵、官职,夺其封号,命宣府、大同、山西、蓟州等处镇守总兵,即刻调集兵马,汇合京营一部,组成“讨逆”大军,由王振心腹、京营总督、抚宁侯朱永(历史人物,此处借用)挂帅,兵发北疆,“克期荡平,以靖国难”!
与此同时,王振严令各地官府,封锁通往北疆的一切通道,严禁任何人员、物资流入,企图在军事打击之前,最大程度地孤立和削弱北疆。
消息传出,天下震动。无论是繁华的江南水乡,还是偏远的西南边陲,无论是高门士族,还是市井小民,都被这突如其来的“讨逆”诏书惊呆了。虽然之前关于北疆的流言甚嚣尘上,但谁也没想到,局势竟会急转直下,发展到刀兵相见、公然讨伐的地步!
……
北疆,平北王府。
《讨逆诏》的抄本被快马送至林枫案头。看着那一个个充满杀伐之气的字眼,书房内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。
“王爷,王振这是要赶尽杀绝了!”马奎须发皆张,怒目圆睁,“什么狗屁讨逆诏!分明是那阉贼假传圣旨!末将请命,愿为前锋,必叫那朱永有来无回!”
孙世安则要冷静得多,但眉宇间的忧色更重:“王爷,诏书一下,我们便彻底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。虽说是王振构陷,但名义上,我们已成了‘逆贼’。此举,恐失天下士民之大义啊。且四方兵马合围,我军虽勇,但兵力、粮草终究有限,久守必失。”
林枫缓缓放下诏书,脸上并无惊慌,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。他走到地图前,目光扫过那些即将压向北疆的军事标记。
“大义?”林枫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,“什么是大义?是任由权阉祸乱朝纲,构陷忠良,自毁长城,坐视边关糜烂,百姓流离,才是大义吗?我北疆军民,保境安民,开拓进取,何罪之有?王振代表不了朝廷,更代表不了大义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镇国驸马: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镇国驸马: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