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军区指挥部,张百川、黎昱、陈榘、肖桦四人围坐在方桌旁,桌上摊开几摞刚刚汇总上来的清单和报告。
陈榘手里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文件,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:“司令员,政委,主任,安山一战的缴获,初步清点出来了,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丰厚,”
黎昱放下正在看的兵工厂建设计划,抬起头:“哦?快说说,都有什么好东西?”
陈榘清了清嗓子,念道:“完好的四一式山炮八门,损坏经修理可用的还有两门;九二式步兵炮六门;各类迫击炮二十多门;九二式重机枪二十五挺,歪把子轻机枪七十多挺;三八式步枪、掷弹筒更是数不过来,弹药堆积如山,粗略估计,光山炮炮弹就有近千发,步兵炮炮弹五百多发,迫击炮弹更多,还有电台、特别是鬼子那个工兵队的装备几乎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我们手里,包括几台小型发电机和一套完整的工具。”
肖桦露出兴奋:“太好了,这下咱们可真是发了一笔横财,战士们知道了,非得乐疯了不可,”
张百川仔细听着,脸上也露出了笑容,但很快便收敛起来,问道:“兵工厂那边,李师傅有什么具体计划?”
陈榘答道:“李师傅说,目前兵工厂的复装子弹的效率和良品率能大大提高。他计划抽调人手,尝试用缴获的铜料和钢轨,试制全新的子弹壳和弹头。另外,掷弹筒弹和迫击炮弹的仿制,也可以提上日程了。就是发射药,还是个大难题,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。”
张百川点点头:“饭要一口一口吃。能解决弹壳和弹头,就是一大步。告诉李师傅,放手去干,需要什么支持,军区尽力解决。”
他话锋一转,看向陈榘和黎昱:“老陈,老黎,我有个想法。这次缴获的火炮,数量不少,种类也杂。分散配属给各旅,固然能增强火力,但不利于形成拳头,也不利于统一训练和后勤保障。我想,集中起来,成立一个山东军区直属的教导炮兵团,”
黎昱眼睛一亮:“教导炮兵团?这个想法好,集中使用火炮,关键时刻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。而且,以‘教导’为名,可以边训练边作战,为各旅培养炮兵骨干,将来时机成熟,再向下扩散。”
陈榘立刻表示赞同:“我同意,初步算下来,能用的山炮、步兵炮加起来有近四十门,足够编成一个实力不俗的炮兵团了。编制上,可以下设山炮营、步兵炮营,再配属辎重、观测、通信分队。团长和政委的人选,需要慎重考虑。”
肖桦补充道:“政治部可以配合,从各旅和抗大分校选拔懂点数学、有文化的干部战士,充实到炮兵团去。”
张百川最终拍板:“好,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,老陈,由你负责,尽快拿出炮兵团的具体编制和干部人选方案,报我和政委批准。炮兵团成立后,首要任务是训练,尽快形成战斗力,重点是步炮协同,要把我们在‘淬火班’讲的那些理论,在实践中用起来,”
命令一出,整个军区都动了起来。 各旅按照命令,将缴获和自身装备的火炮、相关的观测器材以及部分有经验的炮兵骨干,集中送往军区指定的集训地。一时间,通往鲁中腹地的山路上,骡马牵引着火炮,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在临时划定的炮兵集训场,炮兵团官兵们看着排列整齐的一门门山炮、步兵炮,个个兴奋不已。
一个原二旅的炮兵排长摸着炮管,感慨道:“乖乖,以前咱们旅就两门山炮,宝贝得跟什么似的。这下好了,四十门,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,”
旁边一个从四旅调来的观测兵接话道:“光有炮不行,还得打得准,司令员成立教导团,就是要咱们练好本事,将来教更多的人,”
就在炮兵团紧锣密鼓筹建的同时,张百川对黎昱和肖桦说:“安山这一仗打完了,但不能打完就忘。胜利了要总结经验,吃亏了要吸取教训。我看,‘淬火班’第三期,可以开班了。这次的主题,就是复盘鲁南战役,尤其是安山围歼战。”
黎昱表示同意:“很有必要,让各旅旅长、主力团长,还有表现出色的营连干部都来,把这一仗掰开了、揉碎了讲清楚。成功的经验要推广,暴露的问题要解决。”
肖桦道:“我马上通知政治部和参谋部联合筹备,确定学员名单和课程安排。”
几天后,山东军区“淬火班”第三期开学了。学员依旧是旅、团主官和部分精锐营连长,但气氛比第一期更加热烈和务实。
张百川主持了第一天的复盘讨论。他没有直接讲课,而是让参战各旅的主要指挥员先发言。
第四旅旅长吴可华首先站起来:“我先说说我们旅当‘钓饵’的体会。关键是这个‘度’不好把握。打轻了,鬼子不信你是主力;打重了,自己伤亡大,还可能真把鬼子吓跑。我们一开始在黄坡,就有点收不住,差点把鬼子的先头部队给打缩回去。后来及时调整,边打边撤,才算是把中村这条大鱼给稳住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