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南战役刚刚结束,山东军区指挥部里已经开始了新的谋划,张百川、黎昱、陈榘、肖桦四人脸上的疲惫掩不住眼中的思虑。
“鲁南这一仗,打得不错。”张百川打破了沉默:“根据地地盘扩大了,群众发动起来了,部队也练兵了,但光是打仗还不够。”
政委黎昱放下手里的茶杯,接口道:“司令员说得对,打仗是为了生存,更是为了发展。我们现在有了相对稳固的鲁中和鲁南根据地,就像有了一个家。但这个家能不能守住,能不能让我们持续壮大,光靠缴获鬼子的武器弹药,是远远不够的。”
参谋长陈榘在地图上鲁中、鲁南的区域画了个圈:“根据地巩固,两大因素缺一不可:一个是枪杆子,一个是钱袋子,或者说,是能造枪杆子的家当。我们现在队伍壮大了,十几万人马,每天人吃马嚼,弹药消耗,不是个小数目。长期依赖缴获,太被动,风险也大。”
政治部主任肖桦点头表示赞同:“战士们手里拿着枪,心里才踏实。可子弹打一发少一发,手榴弹扔一个没一个。每次战斗,指挥员都得精打细算。这样下去,不是长久之计。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根基。”
张百川看着地图:“所以,当前有两个紧要事,必须立刻着手去办。第一,就是把咱们的兵工厂,真正搞起来,搞扎实,李师傅他们在鲁中山谷里那个厂子,现在能复装子弹,造手榴弹,这是基础,很好。但还不够,远远不够。”
他转过身,看着三位搭档:“我们要建立的,是一个初步完善的军工体系。不仅能复装子弹,还要能自己造子弹,从弹头到弹壳,到发射药,不仅能造手榴弹,还要能造地雷、掷弹筒弹、迫击炮弹,甚至,将来条件成熟了,我们还要想办法修理和制造枪械,只有手里握着自己的军工,咱们山东军区才算真正扎下了根,有了跟鬼子长期周旋的底气,”
黎昱补充道:“这事关乎全局,意义重大。我建议,成立一个专门的军工建设领导小组,司令员你挂帅,陈参谋长具体协调,肖主任负责人员调配和政治保障。要人给人,要资源优先调配资源,”
陈榘立刻在笔记本上记录着:“明白,我会尽快和李师傅他们开个会,摸清家底,确定下一步重点突破的方向,需要哪些设备,哪些原料,哪些技术工人,列出清单来,想办法解决。”
肖桦也道:“政治部会全力配合,从部队和地方上遴选有文化、懂点技术的青年,送到兵工厂去学习。同时加强保卫工作,确保兵工厂的绝对安全。”
“好,”张百川肯定了大家的意见,接着说道:“这第二件事,就是不能坐等。土桥一次在鲁南吃了亏,绝不会善罢甘休,我们不能等他准备好了打上门来,那样太被动。”
他在地图上济南、青岛等鬼子重兵驻扎的区域点了点:“我的想法是,主动出击,寻找战机,再打一个大的,目标,鬼子一到两个旅团,目的有两个:一是练兵,把我们刚刚整编扩编的部队,拉出去打硬仗、打大仗,进一步锤炼战斗力;二是缴获,特别是我们兵工厂急需的设备、钢材原料,还有武器弹药,打仗,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我们搞建设积累本钱,”
黎昱沉吟道:“主动寻找战机,歼灭鬼子一两个旅团,这个想法很大胆。如果能打成,对巩固根据地、提振士气意义重大。但风险也不小,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准确的情报。”
陈榘接过话头:“情报是关键。我建议动用我们所有内线和外线情报力量,重点侦察鬼子第12军,特别是其独立混成旅团的调动、补给线路和驻防情况。同时,命令各旅,加强对当面之敌的侦察和捕捉俘虏,获取战术层级的情报。”
肖桦道:“部队的思想动员要跟上。要让战士们明白,下一场大仗,不仅是为了消灭敌人,更是为了咱们根据地自己的长远发展,”
张百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,最终下达命令:“就这么定,兵工厂建设,立刻启动,作为根据地的头等大事来抓,寻找战机,准备大规模战役,由参谋部牵头,各部门配合。告诉各旅旅长,眼睛都给我瞪大点,拳头给我攥紧点,”
他加重语气补充道:“还有,通知下去,让地方上的同志,还有部队,都留点心。在咱们鲁南、鲁中根据地范围内,特别是山区,留意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石头,比如能烧石灰的,能炼铁的,或者别的什么有用的矿藏。打仗需要钢铁,建设也需要资源,咱们不能守着宝山要饭吃,”
命令迅速传达下去。整个山东军区,在胜利之后,并未放松,反而进入了一种更加紧张而有序的备战和建设状态。
在鲁中山谷里的兵工厂,负责人李师傅被紧急召到军区,参加了由陈榘主持的军工会议。
“李师傅,司令员下了死命令,咱们这个兵工厂,必须尽快升级,”陈榘开门见山,“现在最急需突破的是什么?有什么困难,你尽管提,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