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中山区,山东军区的指挥部。
张百川将手里最后一份整训报告放在桌上,他看向围坐在桌旁的几位搭档,政委黎昱、参谋长陈榘、政治部主任肖桦。
“五个旅,架子是搭起来了”张百川开口:“但战斗力怎样,还得碰一碰才知道。”
黎政委露出坚定:“司令员说得对,部队扩编快,新兵比例高,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剿匪和练兵,有了点模样,但距离我们要求的‘强军、铁军’还差得远,尤其是中下层指挥员,战术素养参差不齐,打顺风仗还行,遇到硬仗、恶仗,恐怕要出问题。”
参谋长陈榘接过话头,他心思缜密:“这是我们目前掌握的敌情。土桥一次这个老鬼子,稳坐济南,鬼子第12军兵力雄厚。根据情报,他们正在加紧修复被我们破袭的津浦铁路,沿线据点也在增兵。看样子,是想把我们困死在山区。”
政治部主任肖桦,年纪最轻,干劲最足:“不能让他得逞,群众刚刚发动起来,根据地初见雏形,一旦被敌人锁死,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,我们必须主动出击,打破这个囚笼,”
张百川点了点头,他来山东时间不长,但这几位同志都能全力支持他的军事工作,这种团结是打胜仗的基础。
“囚笼要破,但怎么破,需要讲究策略。”张百川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:“部队光剿匪不够,得跟鬼子碰碰,见见血。但大规模决战,时机未到。”
他目光扫过三人:“我考虑在发动下一阶段战役前,我们先把“淬火班”二期办起来。把各旅旅长、参谋长、主力团团长,还有那些打仗鬼点子多的营长们,集中起来。算是整编完成后的一次集体讨论了”
黎昱说道:“好注意,百炼成钢,淬火砺刃,”
“对,”张百川肯定道:“课程内容,就围绕我们过去打过的典型战例,重点讲步炮协同、山地攻坚、平原村落防御与突击,还有如何具体破解敌人的‘囚笼政策’和‘铁壁合围’。教员嘛,在座的几位,还有各旅旅长,都要上去讲。我带头讲第一课:《论战场主动权的夺取与丧失—从湘江到山东》。”
陈榘立刻领会了意图:“这个办法好,既能统一战术思想,交流经验,也能让这些带兵的人互相熟悉,将来配合作战更顺畅。我负责组织参谋人员,把典型战例做成沙盘,实战推演。”
肖桦也积极响应:“政治部保证做好动员和保障工作,让这些‘学员’们心无旁骛地学习,”
淬火班第二期,就在鲁中的一个山村开学了。第一课,张百川站在讲台前,下面坐着山东军区团以上及部分精锐营的主官们。王坤、钟伟、许友、吴可华、梁初五位旅长坐在第一排,神情专注。
张百川没有讲高深的理论,他从一次具体的营级伏击战讲起,分析每一个命令的得失,每一个分队动作的影响,讲到关键处,他会突然提问。
“钟伟,”张百川点名:“假设你是这个营的营长,在敌人后卫分队突然加速与前队脱节,你打不打?”
钟伟“噌”地站起来,毫不犹豫:“打,必须打,这就是战机,吃掉后卫,快速脱离,能最大程度杀伤敌人并保全自己,”
“理由?”
“敌人队形出现短暂脱节,指挥必然出现片刻混乱,后卫兵力相对薄弱,我集中火力突然打击,有八成把握快速解决战斗。若等其前后呼应,再打就难了,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。”
张百川不置可否,看向许友:“许旅长,你的看法?”
许友站起身:“司令员,我同意钟旅长的判断。但我会多考虑一点,敌人为何突然加速?是发现了疑点,还是单纯的行军疲劳?如果是前者,这可能是诱饵。我会命令部队做好即刻转移的准备,一击得手,绝不恋战,管他是不是诱饵,吃了再说,”
下面响起一阵笑声,气氛活跃起来。
张百川让两人坐下:“两种思路,都有道理。钟伟着眼于战术果断;许友考虑了敌方意图,谨慎中带着狠辣。指挥员就要在这种瞬息万变的情况下,凭借经验和直觉,做出最有利于我的抉择。错了,也得认,但要在战后想明白,为什么错,”
他接着又引用了晋西北歼灭战车联队、晋中蟠龙岗伏击、河北围歼第32师团等战例,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调动敌人,如何选择预设战场,如何达成战斗的突然性。他没有回避自己曾经有过的判断失误,分析得透彻淋漓。
台下,无论是身经百战的旅长、团长,还是那些靠着敢打敢冲上来的营长,都听得入了神。他们发现,这位威名赫赫的司令员,打仗不仅靠勇猛,更靠这份算计和对细节的把握。
课后讨论,更加热烈,在村头的树下,几位旅长和政治部主任肖桦围坐在一起,话题却离不开刚才的课程。
第一旅旅长王坤感慨道:“司令员这一课,真是把‘主动权’三个字讲活了。以前总觉得人多枪多就能主动,现在看,更多的是靠这里。”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