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中军区指挥部里,张百川、黎昱、陈榘三人围坐在一张旧方桌旁,桌上摊开着厚厚的名册和地图,张百川看着参谋长:“老陈,各部队现有人员、装备的统计,最后核对情况怎么样?”张百川放下手里的铅笔看向陈榘。
陈榘将手里最后一份表格放下:“司令员,政委,反复核对过了,比我们刚来时摸的底要清楚得多,家底还是薄,特别是原山东纵队的一些部队,装备差、弹药缺,但战士们求战情绪很高。”
黎昱接过话头:“家底薄,就更要把有限的力量攥成一个拳头。咱们现在首要的就是统一指挥,形成合力。我看,整编命令不能再拖了。”
“我完全同意。”张百川走到墙上的山东地图前,扫过上面标注的敌我态势:“鬼子以津浦、胶济两条铁路为骨干,据点林立,机动方便。我们如果还是分散的游击状态,很容易被他分割包围。这次整编,就是要变五指为拳,砸出去,就得让土桥一次感到疼,”
他转过身,语气坚定:“根据中央指示和山东当前实际,我命令以原115师入鲁主力、河北军区的骨干以及山东本地久经考验的基干部队为基础,组建五个主力旅,并明确各自防区和作战任务。你们看看这个方案。”
张百川开始详细阐述:“山东军区第一旅,以原115师344旅一部、河北军区719团的一个营为骨干,合并鲁中军区第2团、第3团编成。旅长由王坤同志担任,下辖第1、2、3团。该旅装备相对较好,老兵比例高,战斗力强。主要防守区域为沂蒙山区西北部及泰安以南地区,任务是巩固沂水、蒙阴现有根据地,并向新泰、莱芜方向发展,严密监视并阻击来自济南、淄川方向的日军主力,保障我鲁中核心区的安全。”
黎昱一边记录一边点头:“王坤同志是老红军,指挥过不少硬仗,把这个方向交给他,稳妥。”
“山东军区第二旅,”张百川移动到鲁中腹地:“已719团、720团全部为骨干,吸纳原山东纵队第1支队主力编成。旅长由钟伟同志担任,王山同志任副旅长,下辖第4、5、6团。这个旅,是咱们山东军区的主力旅,全日式装备,老兵最多。暂时集结于鲁中沂水、莒县交界区域,进行高强度集中整训,重点是步炮协同和山地攻坚战术。作为军区总预备队,随时准备投入最关键的方向,应对鬼子的重点进攻或执行决定性反击任务。”
陈榘补充道:“钟伟和王山跟着司令员从山西打到河北,是咱们的老底子,这把尖刀必须用在刀刃上。”
“山东军区第三旅,”张百川的手指向胶东半岛:“以原胶东军分区许友部主力为基础,合并河北军区来的部分炮兵和工兵骨干编成。旅长仍由许友同志担任,下辖第7、8、9团。该旅长期独立经营胶东,熟悉地形民情,战斗力不容小觑。其主要防守区域为胶东蓬莱、黄县、莱阳、栖霞地区,任务是坚决巩固现有根据地,并向掖县、平度方向发展,控制沿海要点,想方设法建立海上秘密交通线,获取物资。同时,牵制青岛、潍县方向的敌人,使其不能全力西顾。”
黎昱道:“许友同志打仗勇猛,有魄力,胶东交给他,我们放心。要强调一下,让他注意与鲁中主力的战略协同。”
“已经在命令里明确了。”张百川继续道:“山东军区第四旅,以原115师第344旅一部、原山东纵队第5旅大部以及冀鲁边转移过来的一部分部队合编而成。旅长由吴可华同志担任,下辖第10、11、12团。该旅主要活动于鲁南山区费县、滕县、峄县地区,并逐步向临沂方向发展。他们的任务很艰巨,就是要在这片山区扎下根,建立巩固的游击区,积极打通与华中新四军的联系渠道。武器弹药,军区会优先补充一部分,但主要还是要靠他们在战斗中从敌人手里夺取。”
“可华同志有开辟新区的经验,鲁南局面复杂,派他去正合适。”陈榘表示赞同。
“山东军区第五旅,”张百川最后指向鲁西和津浦线:“以原115师运河支队、原山东纵队第3支队以及军区直属侦察大队一部分力量编成。旅长由梁初同志担任,下辖第12、14、15团。这个旅的任务主要活动区域在津浦铁路泰安至兖州段两侧,以及鲁西平原地区。要盯住津浦线,不间断地进行破袭作战,扒铁路、炸桥梁、毁公路、打据点,让鬼子的交通命脉时刻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。同时,要负责与冀鲁豫军区兄弟部队的联络工作。”
他放下草案,总结道:“这就是五个主力旅的初步构想。另外,军区直属骑兵团、炮兵营、工兵营、侦察大队的架子也要尽快搭起来,从各旅和原机关抽调精干人员充实。各旅的政委、参谋长人选,老黎、老陈,我们抓紧时间确定,另外,总部安排肖桦同志担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,随整编命令一并下达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