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百川把一份刚送来的战报重重拍在桌上,脸色铁青:“老罗,老萧,你们都看看,这才半个月,咱们就有三个县大队、七个区小队遭到鬼子突袭,伤亡超过三百人,老百姓被杀害、粮食被抢走的更是不计其数,”
罗政委接过战报,眉头紧锁:“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,正面打不过我们,就开始对地方武装和老百姓下毒手了。他的囚笼政策,就是用碉堡、公路、封锁沟,把咱们的根据地切成碎片,然后一块块吃掉。”
萧参谋长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说:“司令员,政委,你们看。鬼子在主要交通线上每隔三五里就修一个碉堡,重要村镇都驻了兵。咱们的主力部队集中在一起,他们就不出来。可一旦咱们的主力不在,他们就突然出动,专门找咱们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的麻烦。”
张百川在屋里来回走动,突然停下:“这么下去不行。咱们的主力集中在这里,就像攥紧的拳头,有力使不出。而地方武装太分散,又缺乏重武器,根本顶不住鬼子的突袭。”
罗政委抬头看他:“司令员,你的意思是?”
“分兵,”张百川斩钉截铁地说,“把主力部队以营为单位撒出去,分散到整个冀中平原,让他们和地方游击队合编,一边打仗一边扩军,”
萧参谋长吃了一惊:“司令员,这太冒险了吧?主力部队分散后,万一鬼子集中兵力来攻,咱们拿什么抵挡?”
张百川走到地图前:“参谋长,你来看。冀中平原村庄密集,交通便利。咱们一个营撒出去,配上地方游击队,就是一支千把人的队伍。既能打鬼子的据点,又能保护群众。更重要的是——”
他加重语气:“咱们的部队需要实战锻炼,新兵需要见血,干部需要独当一面的经验,老是集中在一起,什么时候能练出精兵?”
罗政委沉思片刻,缓缓点头:“我明白司令员的用意了。化整为零,既可以打破鬼子的囚笼政策,又能锻炼部队,还能扩大根据地。不过……”
他看向张百川:“主力部队都撒出去了,军区司令部的安全怎么办?万一鬼子直扑咱们指挥部呢?”
张百川微微一笑:“留两个团在身边足够了。再说,咱们不是还有骑兵旅和炮兵旅吗?真要是有大股鬼子来犯,咱们随时可以把分散的部队再集中起来,”
他看向萧参谋长:“参谋长,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?”
萧参谋长盯着地图看了许久,终于点头:“司令员这个思路很妙,以营为单位,既能保证战斗力,又足够灵活。我建议,每个团配一个电台,方便统一指挥。”
“好,”张百川一拍大腿,“那就这么定了,老罗,你负责政治动员,要让每个干部战士都明白分兵的意义。参谋长,你立即制定详细的分兵方案,”
命令下达后,整个河北军区都动了起来。
第一旅旅部,许达旅长把几个团长叫到一起:
“都听好了,司令员的命令:全旅立即分兵,每个团留一个营作为骨干,其他营全部撒出去,”
钟伟瞪大眼睛:“旅长,这……这不是把咱们拆散了吗?”
“你懂什么,”许达瞪了他一眼:“司令员这是要把种子撒遍冀中平原,每个营都要带上足够的干部,到了地方要和县大队、区小队合编。一边打仗一边扩军,三个月后,每个营都要给我扩编成一个团,”
王山团长挠挠头:“旅长,这能行吗?一个营扩编成一个团,上哪找那么多兵员?”
“怎么不行?”许达指着窗外,“冀中平原人口稠密,老百姓受够了鬼子的气,只要咱们打出威风,还怕没人当兵?记住,每个营都要变成一支能独立作战的部队,”
同样的场景在各旅上演。有的干部想不通,找到张百川诉苦:
“司令员,咱们好不容易练出的主力,这一分散,不是前功尽弃了吗?”
张百川耐心解释:“同志啊,你想错了。主力不是抱在一起才是主力。就像种子,只有撒到地里才能生根发芽。咱们一个主力营撒出去,带上一批骨干,配上地方游击队,要不了几个月,就能发展成一支新的主力部队,”
几天后,分兵方案正式实施。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向四面八方开拔。
719团一营营长李大个子带着全营战士,来到任丘县。县大队的王队长早就等在村口。
“李营长,可把你们盼来了,”王队长紧紧握住李大个子的手,“咱们县大队就三百多人,枪都不够使,这下可好了,”
李大个子笑着说:“王队长,从今天起,咱们就是一家人了。我们营有六百多人,加上你们县大队,咱们就是一支千把人的队伍,”
他转身对战士们说:“都听好了,从今天起,咱们就是任丘支队,既要打鬼子,也要保护老百姓,”
与此同时,720团二营来到肃宁县。营长赵刚发现这里的区小队情况很糟。
“怎么才八十多人?还都是老套筒?”赵刚问区小队长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