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中军区司令部搬进一个宽敞些的院子,墙上新挂着地图,张百川、罗政委、萧参谋长三人围站在地图前,脸上的疲惫被专注所取代。
“延安和总部的命令很明确,”罗政委指着地图上晋中盆地广袤的区域:“要我们站稳脚跟,逐步向同蒲路以东发展,但山西第一军梅津美治郎刚吃了亏,绝不会坐视我们壮大,这段难得的平静期,是总部和129师的同志们在其他方向拼命给我们争取来的,一天都不能浪费。”
张百川点在代表吕梁山脉和晋中盆地交界的地带:“政委说得对,现在不是大刀阔斧进攻的时候,部队刚扩编,新兵多,装备虽然换了一茬,但很多人连鬼子三八大盖的性能都没摸透,这样拉出去,是送死。”
萧参谋长接口道:“司令员,政委,我建议,立即下发全军大练兵指示,重点突出以下几项:第一,新装备的熟练使用,特别是日式机枪、掷弹筒和步兵炮的操作与协同;第二,班排连三级战术配合,尤其是夜间作战和长途奔袭;第三,体能储备,未来晋中平原作战,对脚底板的要求更高。”
“就按参谋长说的办,”张百川果断拍板:“政委,政治动员这一块你牵头,要让每个战士都明白,平时多流汗,战时才能少流血。练兵场就是战场,谁偷奸耍滑,我第一个处分他,”
罗政委点头:“思想工作我来抓,要树立练兵模范,开展评比竞赛,还要强调纪律,爱护武器装备,每一颗子弹都来之不易。”
命令迅速下达,整个晋中军区瞬间热闹起来,新编第723团驻地,一片河滩地成了临时靶场。
723团团长此刻正扯着嗓子吼:“都给我听好了,三八式步枪,射程远,精度高,谁再给我把肩膀撞肿了还打不上靶,今晚别吃饭了,给我去后勤处扛弹药箱,”新兵们趴在地上,小心翼翼地瞄着前方的胸靶。
一个年轻战士紧张地扣动扳机,枪托狠狠撞在肩上,他龇牙咧嘴,再看靶子,干干净净。
“狗剩,你瞄哪儿呢?鬼子的脑袋在天上?”连长气得走过去,一脚轻轻踢在他屁股上:“抵肩要实,三点一线,呼吸要稳,再来,”
另一边,机枪手训练区域,崭新的歪把子轻机枪和几挺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架在沙袋上。
“副射手,供弹,快,链条不能卡,”老机枪手大声指导着,“点射,注意点射,你以为子弹是大风刮来的?一梭子扫出去吓唬鸟呢?”
哒哒哒,哒哒,短促而有力的点射声响起,掷弹筒训练场更是一片火热。
“角度,装药量,估算距离,你们当是扔手榴弹呢?”炮兵派来的教员嗓子都快喊哑了。“目标是前方那个土包,一发试射,放,”
嗵,炮弹带着尖啸飞出,落在土包周围,溅起阵阵烟尘,夜间训练更是重点。
一队队战士穿行在丘陵沟壑间,口令传递:“前方发现敌军哨位,一排左翼迂回,二排正面吸引,三排准备手榴弹,”指挥员低声下令。
战士们迅速散开,借助地形隐蔽接“敌”。突然,几声清脆的“枪响”,伴随着喊杀声,一场模拟夜袭演练激烈展开。
张百川和罗政委、萧参谋长经常深入到各旅团检查训练情况,在358旅的训练场,张百川看到老徐督导刺杀训练。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,对着草人一遍遍突刺,喊杀声震天。
“老徐,练得不错,”张百川赞道。
老徐抹了把汗:“司令员,这帮小子,不见血终归是新兵,不过架势是有了,到了战场上能顶用,”
张百川严肃道:“光有架势不行,要练出杀气,练出在炮火中还能准确突刺的本能,”
在教一旅,张百川看到旅长许达正在组织村落攻防对抗演习,进攻方如何利用墙角、断壁掩护,防守方如何设置交叉火力,打得有板有眼。
“许旅长,村落战是晋中平原的必修课,你们抓得很准。”罗政委点评道。
许达汇报:“政委,我们要求每个连队都要熟悉几种典型的村落布局,研究怎么打进去,怎么守得住。”
与此同时三岔沟兵工厂,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扩建高潮,张百川特意带着萧参谋长和老耿来视察,新开辟的窑洞连着窑洞,从榆次、阳泉缴获的车床设备被安装起来,工人们忙得脚不沾地。
兵工厂的负责人是老赵:“司令员,参谋长,你们看,”老赵兴奋地指着一排新窑洞:“这是新扩建的子弹复装车间,一天能复装步枪弹五千发,那边是手榴弹组装车间,木柄手榴弹日产能达到三百颗,我们还试着用缴获的铜壳造迫击炮弹,虽然产量低,但总算能自己造点了,”
张百川拿起一颗刚复装好的子弹,仔细看了看:“老赵,干得漂亮,质量一定要把关,不能出现哑火、炸膛,”
“您放心,每批子弹都抽样试射,严格检查,”老赵保证道。
萧参谋长更关心原料:“铜料、火药、铁料,供应跟得上吗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