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打仗,不能光靠猛冲猛打,”张百川站在一块简陋的黑板前,上面用粉笔画着简易的战术示意图:“要动脑子,鬼子装备好,火力强,我们就要利用地形,靠近了打,夜战、近战,让他们的重火力发挥不出来,鬼子要分进合击,我们就要找准它一路,速战速决,打掉它,其他几路自然就缩回去了……”
台下,那些从血火中爬出来的团长、旅长们听得聚精会神,不时埋头记录,这些经验,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,此刻被系统地总结出来,让他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关政委主讲政治工作和群众路线:“我们的队伍为什么能打胜仗?因为我们背后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,扩编不是简单的招兵买马,要把根深深扎进群众的土壤里,每一个战士都要明白为谁扛枪,为谁打仗,”
萧参谋长则侧重后勤保障、侦察通讯、工事构筑等具体业务:“现代战争,打的是后勤,是信息。电台怎么用?地图怎么判?遭遇战怎么展开?伤员怎么后送?这些细节,往往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。”
培训班的学习气氛异常浓厚,课后,学员们三五成群地讨论到深夜,老部队的旅、团长们也常来交流,传授带兵心得、这种大规模的、系统性的军事培训,极大提升了晋西北军区各级指挥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。
兵工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,三岔沟深处机器昼夜不息。从阳泉、榆次等地缴获的车床设备被安装起来,工人们日夜倒班,复装子弹,制造木柄手榴弹和地雷,虽然还无法生产重武器和炮弹,但能保障部队基础的弹药消耗,已是意义重大,张百川鼓励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克服困难,多造枪弹,支援前线。
与此同时,针对晋中地区的侦察和渗透工作悄然加强。
由军区侦察科和敌工部联合派出的多支精干小分队,化装成商人、农民,伪军人员,陆续潜入榆次、太谷、平遥、祁县等晋中核心县城,以及同蒲铁路沿线的重要据点,他们的任务是摸清敌兵力部署、火力配置、交通补给线以及日伪人员活动规律,为下一步进军晋中搜集情报,武工队的活动范围也逐步向平川地区延伸,打击小股日伪,宣传抗日,在敌占区播撒火种。
这天傍晚,张百川、关政委、萧参谋长再次聚在指挥部,桌上摊开着最新整理的扩编进度报告和各部队训练情况汇总。
“四个新编旅,架子基本搭起来了,人员补充了七成,骨干已经配齐,正在进行高强度训练。”萧参谋长汇报:“预计再有一个月,基本战术协同可以成型。老部队的换装和强化训练也在同步进行。”
关政委补充道:“政治动员很深入,战士们求战情绪很高,地方上的支前工作也组织得不错,粮食、被服都在筹集。”
张百川仔细看着报告,沉吟片刻:“训练还要加大难度,特别是夜战、山地作战和长途奔袭,晋中地形不同于山区,要增加村落攻防、平原隐蔽接敌的课目。告诉各旅长,不能练成只会打山头的老爷兵。”
他走到地图前,手指点向晋中盆地:“梅津的‘治安肃正’还在进行,129师那边的压力不轻,我们这边动静这么大,鬼子不可能毫无察觉,要防备敌人可能发起的报复性扫荡,通知各部训练不忘战备,侦察警戒不能松懈。”
关政委点头同意:“对,越是顺利的时候,越要警惕。我看可以派出小股部队,在根据地边缘进行游击活动,既锻炼部队,也迷惑敌人,掌握主动权。”
“好主意。”张百川表示赞同:“另外,通知王振的新1旅,月底组织一次团规模的实兵对抗演习,我和你们一起去看看成色。”
晋西北十万大军的雏形正在吕梁山中孕育,一把指向晋中、乃至更广阔战场的雄狮,正在悄然磨砺。
这时,机要参谋送来一份最新敌情通报。张百川接过快速浏览,眉头微微蹙起,随即递给关政委和萧参谋长。
通报显示:据内线消息和多方侦察印证,鬼子华北方面军对晋西北我军的快速扩张高度关注,梅津美治郎已密电驻蒙军和驻山西第一军,要求加强对我根据地边缘的侦察和封锁,并提及“不排除在晋中方向采取先发制人行动的可能”。
“看来,梅津这只老狐狸,是坐不住了。”萧参谋长沉声道。
张百川目光盯着地图上敌我交错的地带:“他想先动手那得问问我们手里的枪答不答应,通知下去各级指挥员,尤其是前沿部队,眼睛都给我瞪大点,这短暂的平静期,恐怕要提前结束了。”
喜欢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抗战:从湘江到上甘岭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