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的晨光裹着瓷土的腥气与绿茶的清香,从瓷器铺的窗棂间漏进来,落在青石板路上,映得满地碎光。我们刚走进集市,就被眼前的热闹裹住 —— 左手边的瓷铺前,老板正拿着新烧的白瓷碗敲得脆响,“叮铃” 声混着他的吆喝:“刚出窑的薄胎碗,透光见影,地脉气养的好瓷!” 右手边的茶馆里,伙计端着铜壶穿梭,茶汤倒进粗瓷杯的 “哗啦” 声,与茶客的说笑声飘出来,漫在风里格外熨帖。
小木抱着灵虫笼,眼睛早被铺外摆着的瓷娃娃吸引,那些娃娃捏成缠枝莲的模样,釉色透亮,和唐地柳儿帕子上的纹样有几分像。“陈大哥,你看那个娃娃!” 他拉着我的袖子往瓷铺跑,灵虫们的绿光落在瓷娃娃上,轻轻晃着,像是在与釉色里的地脉气打招呼。我跟着他走,布囊里的缠枝莲帕子轻轻蹭着煤精石,唐地的温软与晋地的沉厚混在一起,竟与宋地的瓷香格外合衬。
周玄的玄鸟杖斜倚在肩头,杖头的蓝光顺着集市的街道延伸,没有之前探路时的谨慎,反而带着几分放松 —— 蓝光掠过瓷铺的窑火、茶馆的水汽,都轻轻打了个转,像是在感受这满街的烟火气。“宋地的地脉气,藏在这些日常里。” 他望着不远处围着一群人的糖人摊,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窑火的燥、茶水的润、糖稀的甜,掺在一起,刚好把地脉气调得平和,比任何器物都管用。”
苏清月正低头翻着抄录的典籍,书页停在 “宋地民风” 的章节:“上面写着,景德镇的集市‘日中而聚,日落而散,无强买强卖,无鸡鸣狗盗’,说是地脉气顺了,人心也跟着平和。” 她抬头看向人群,忽然指着糖人摊旁的一个老妇人,“你看,她在给瓷娃娃系红绳,和唐地永安宫的村民一样,都是把心意系在物件上,护着日子安稳。”
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老妇人手里拿着红绳,正给一个缺了角的瓷娃娃系绳,嘴里还念叨着:“补上红绳,就像给地脉气搭个桥,瓷不裂,日子也不碎。” 忽然想起晋地煤矿的王伯给我们塞煤精粉,隋地村民给古城补断墙 —— 原来无论在哪片土地,百姓守护日子的方式,都藏在这些细碎的举动里,朴素却又坚定。
“我的粟米袋呢?” 小木突然惊呼一声,手里的灵虫笼差点掉在地上。我回头时,见他正慌张地摸遍全身,脸上满是焦急:“刚才还在怀里的,就是在糖人摊旁边,人一多就没了!那是王阿婆给我的,还没舍得吃……”
灵虫们的绿光突然变得急促,从笼里飞出来,在小木刚才站过的地方盘旋了一圈,然后朝着集市尽头的小巷飞去,绿光里还裹着一缕极淡的粟米香。“跟着它们!” 周玄立刻握紧玄鸟杖,杖头的蓝光顺着灵虫的方向延伸,蓝光掠过人群时,都轻轻避开了行人,只贴着地面追向小巷 —— 他怕蓝光惊扰了集市的平和,也怕吓着那个偷东西的人。
我们跟着灵虫和蓝光往小巷跑,集市的喧闹声渐渐远了,只剩下脚下青石板的 “哒哒” 声。跑了约莫几十步,灵虫突然停在一扇破旧的木门前,绿光对着门板轻轻晃着,门板缝里漏出一缕粟米香,还夹杂着几声微弱的咳嗽。
苏清月走过去,轻轻敲了敲门:“里面有人吗?我们丢了一袋粟米,或许是误拿了,要是需要,我们可以送给你。” 门里沉默了片刻,然后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:“我…… 我没偷,就是看着袋子破了,想帮你们捡起来,结果被人挤散了……”
门 “吱呀” 一声开了,露出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孩,穿着洗得发白的短打,裤脚还沾着泥,手里紧紧攥着小木的粟米袋,袋子口确实破了个小洞,粟米正顺着洞往外漏。小孩见了我们,往后缩了缩,却还是把袋子递过来:“对不起,我不是故意的,我娘病了,想煮点粟米粥,可我没钱买…… 看见袋子破了,就想着先拿回来补好,再还给你们,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。”
小木接过粟米袋,见袋子破了,反而不生气了,从怀里掏出一块之前剩下的干枣,递给小孩:“这个给你,枣也能煮粥,很甜的。我娘说,没钱买没关系,不能偷偷拿别人的东西,你要是需要,我可以分你一半粟米。”
小孩愣了愣,接过干枣,眼眶突然红了:“我娘咳嗽了好几天,大夫说要喝粟米粥养着,可我家的瓷窑上个月塌了,爹去外地找活还没回来,我实在没办法……” 他指着屋里,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土炕上躺着一个妇人,盖着破旧的被子,正捂着嘴轻轻咳嗽,炕边还放着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,碗里空荡荡的。
周玄的玄鸟杖轻轻点在地面上,蓝光顺着门板钻进屋里,落在妇人身上,蓝光没有刺眼的亮,反而像一层暖纱,裹着妇人的身体。“她只是风寒,加上饿的,喝点热粥,再抓两副药就好了。” 他转向小孩,声音放得温和,“你叫什么名字?附近有药铺吗?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《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,站内无任何广告,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!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