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了约莫半个时辰,远处忽然出现一片矮矮的窑房,窑房上冒着淡淡的青烟,青烟顺着风飘过来,带着窑火特有的暖意。一个挑着瓷坯的匠人路过,见了我们,停下脚步打招呼:“是往宋地腹地去的吧?前面就是景德镇的外围窑区,再走十里,就能看见满街的瓷器铺,碗、盘、瓶、罐,什么样的都有,都是用宋地的地脉气烧出来的。”
小木凑过去看匠人挑着的瓷坯,瓷坯白得像雪,上面还没来得及画纹样,匠人笑着说:“这坯子要烧三天三夜,烧的时候得盯着窑火,火大了瓷会裂,火小了瓷会暗,就像护地脉,得找着那个‘刚刚好’的度 —— 你们要是去了景德镇,我让你们看看怎么‘水淬窑’,那才是宋地护地脉的法子。”
我们谢过匠人,继续往前走,窑房越来越多,青烟也越来越浓,远处的景德镇已隐约可见 —— 街道两旁的瓷器铺透着暖光,铺外摆着各式各样的瓷器,白的、青的、粉的,在夕阳下泛着莹光,像是宋地的地脉气,都凝结在了这些瓷器里。
周玄的玄鸟杖此刻蓝光格外明亮,顺着窑火的方向延伸,与远处的茶山地脉气连在一起,像一条看不见的脉管,把瓷窑的火气与茶馆的水汽串在了一起:“宋地的地脉气果然顺,火气与水汽掺得匀,没有燥气,也没有滞气 —— 看来百姓们把地脉护得很好。”
苏清月在典籍上补写:“唐地至宋地,过渭水,见茶园,遇瓷匠,知宋地地脉以‘瓷火茶露’养之,匠人防窑燥,茶农固地脉,皆以手艺护地脉,以心意守家园 —— 地脉之安,在手艺之精,在人心之暖。”
夕阳西下时,我们站在景德镇的外围,望着满街的瓷器铺,听着远处茶馆传来的说书声,风里带着窑火的暖意与绿茶的清香,格外安稳。小木抱着灵虫笼,指着铺外的瓷瓶说:“陈大哥,你看那个瓷瓶,上面画的缠枝莲,和柳儿姐姐帕子上的一样!” 灵虫们的绿光落在瓷瓶上,轻轻晃着,像是在与瓷瓶上的纹样打招呼。
我握着布囊里的缠枝莲帕子,感受着里面煤精石、珍珠、玉佩的气息,忽然明白:我们离开的不是永安宫,不是唐地,而是把唐地的 “守护” 心意,带到了宋地;我们前往的也不是陌生的土地,而是一片新的、需要用 “心” 去守护的家园 —— 就像在秦地、隋地、唐地做的那样,去听百姓的故事,去懂匠人的手艺,去护宋地的地脉。
夜色渐浓,景德镇的瓷器铺亮起了灯,灯光透过瓷瓶的缝隙,洒在街道上,泛着淡淡的莹光,像是宋地的地脉气,在为我们引路。我们的脚步朝着景德镇的方向走去,带着唐地的缠枝莲帕子,带着一路守护者的心意,带着 “以心护地脉” 的初心,准备迎接宋地的瓷窑、茶馆,还有那些藏在手艺里的守护故事。
前路或许还有挑战,或许还会遇到地脉气燥的瓷窑,或许还需要帮匠人调整 “水淬窑” 的法子,但我不再害怕 —— 因为我知道,我们不是一个人在走,有周玄的玄鸟杖、苏清月的典籍、小木的灵虫,有沿途百姓的祝福、守护者的牵挂,有布囊里那些带着不同地域温度的信物,这些,都是我们前行的力量,都是我们守护宋地地脉的底气。
街道两旁的瓷器在灯光下泛着暖光,远处的窑火还在烧着,像是在为我们唱着欢迎的歌。我们的脚步,朝着宋地的方向,坚定而温暖地走着,每一步,都离新的守护故事,更近了一分。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