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善寺的柏树叶在晨风中轻轻作响,昨夜铺在石桌上的绣帕与玉佩,此刻正泛着一层淡淡的莹光,柏树根须的影子落在帕子上,缠枝莲的纹样竟像是与地脉连在了一起。主持方丈手持念珠,站在石桌旁,指尖拂过帕子边缘的淡青色丝线,声音温和如晨露:“柳施主执念已解,今日当以‘归脉礼’助她转世 —— 归脉非消散,是让她的善念融于地脉,护唐地长久,也让她的魂灵,寻得新的生机。”
我握着玉如意站在一旁,指尖能清晰感受到布囊里缠枝莲帕子传来的温软气息 —— 那是王阿婆昨夜特意绣的新帕,针脚虽不如柳儿娟秀,却满是村民的心意。周玄的玄鸟杖斜倚在柏树下,杖头的蓝光顺着树根延伸,与石桌上的玉佩气脉相连,像一条无形的纽带,正缓缓牵引着柳儿的魂灵;苏清月将抄录的典籍摊在石桌上,书页停在 “柳氏守帕” 的批注旁,纸页上还压着小木昨夜摘的苜蓿花,花瓣虽已半蔫,却仍泛着淡紫的光。
“柳儿姐姐会来吗?” 小木抱着灵虫笼,蹲在石桌前,灵虫们的绿光在笼里轻轻晃着,不时朝着柏树的方向飞一下,又落回来,像是在焦急地等待。话音刚落,就见柏树叶间忽然飘起一缕淡青色的雾气 —— 是柳儿,她比昨日更显轻盈,身上的宫装不再带着陈旧的滞气,反而泛着柔和的光泽,发髻上的银簪虽仍无光泽,却不再歪斜,像是被细心整理过。
“我来了。” 柳儿的声音比之前更温和,她飘到石桌旁,目光落在绣帕与玉佩上,又转向远处长安的方向 —— 那里已升起袅袅炊烟,市井的喧闹声顺着风飘过来,隐约能听见商贩的吆喝声、孩童的笑声,满是太平的烟火气。“原来长安的早晨,是这样的。” 她轻声说,眼里满是向往,“当年在宫里,只能从窗缝里看一眼外面的天,现在才知道,太平的日子,这么热闹。”
方丈轻轻拨动念珠,念起了温和的经文,经文声裹着柏木的清香,在晨光里散开。他从袖中取出一小撮柏籽,撒在石桌旁的泥土里:“这是兴善寺的柏籽,沾着百年地脉气,柳施主可借柏籽的气脉,感受唐地的生机 —— 你守的不仅是玉佩与帕子,更是这满地的烟火,现在烟火正盛,你可安心了。”
柳儿的雾气轻轻绕着柏籽转了一圈,柏籽竟在瞬间冒出了小小的芽尖,嫩绿的芽叶朝着阳光的方向伸展,像是在回应她的气息。周玄的玄鸟杖轻轻点在芽尖旁,蓝光顺着芽叶延伸,与柳儿的雾气缠在一起:“地脉已接你的善念,永安宫的地脉气也顺了,村民们说要把永安宫改成‘绣娘祠’,供着你的帕子,让后人记得你守承诺的故事。”
“真的吗?” 柳儿的声音里带着惊喜,她飘到苏清月身边,看着典籍上的批注,指尖的雾气轻轻落在 “记百姓之善” 几个字上,“我只是个普通的绣娘,没想到还能被人记得……” 苏清月笑着点头,把典籍递给她看:“你守的不是承诺,是人心对太平的期盼,这样的心意,怎么会被忘记?就像秦地的驿卒张老栓,隋地的统领李崇,他们也都是普通人,却都被百姓记在心里。”
我忽然想起秦地古道上,张老栓的家书送到后,村民们在古道旁立了块 “驿卒碑”;隋地古城里,李崇归脉后,村民们每天给断墙的野草浇水 —— 原来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守护者,都没有被忘记,他们的故事,会跟着地脉,跟着百姓的口口相传,一直延续下去。柳儿的故事,也会这样,藏在永安宫的绣娘祠里,藏在兴善寺的柏树下,藏在村民们的念叨里。
“柳儿姐姐,你看!” 小木忽然举起手里的缠枝莲帕子,那是王阿婆送的新帕,“阿婆说,以后每年春天,都会绣一块新帕送到绣娘祠,让你的帕子永远都是新的!我也会来,给你带长安的糖人,商人大叔说,西市的糖人能捏成缠枝莲的样子,可好看了!”
柳儿的雾气轻轻落在小木的帕子上,帕子竟泛着淡淡的青光,像是被她的气息染过。“谢谢你,小木。” 她轻声说,又转向我们,“也谢谢你们,帮我绣完帕子,帮我把玉佩送到安稳的地方,还让我看到了太平的日子…… 我没有遗憾了。”
方丈停下经文,从石桌上拿起玉佩,轻轻放在柳儿的雾气旁:“这枚守宫玉佩,以后就放在兴善寺的柏树下,与柏脉同守唐地;你的绣帕,会被村民们供在绣娘祠,让后人记得‘守承诺’的道理。现在,你可愿随地脉气走,寻新的生机?”
柳儿的雾气轻轻点了点头,她最后看了一眼长安的方向,又看了看永安宫的方向,然后缓缓朝着柏树的芽尖飘去 —— 淡青色的雾气顺着芽叶钻进泥土里,与柏树根须的地脉气融在一起,柏树下的泥土忽然泛起一层淡光,石桌上的绣帕与玉佩,也在瞬间亮了几分,然后恢复了平静,像是一场温柔的告别。
灵虫们的绿光突然从笼里飞出来,围着柏树飞了三圈,又落在石桌上的绣帕上,轻轻晃了晃,才飞回小木的肩头。小木的眼眶红红的,却没哭,只是把帕子紧紧抱在怀里:“柳儿姐姐没有走,她变成柏树的芽尖了,以后我们来看柏树,就是来看她了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