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儿飘在绣架旁,看着小木绣花瓣,目光里满是温柔,像是在看当年的自己。她轻声说起当年的事:“我不是皇室的宫人,只是长安城里一个普通绣娘,后来被选进宫里做绣工,陛下说我绣的缠枝莲‘有生气’,就让我守着这枚玉佩,说等太平了,让我把玉佩和绣帕一起送到长安…… 我一直记着这句话,没敢忘。”
原来她不是什么身份尊贵的宫人,只是一个普通的绣娘,却因为一句 “有生气” 的夸赞,就守了几十年的承诺。我忽然想起秦地古道上的张老栓,只是个普通的驿卒,却守着没送完的家书;想起隋地的李崇,只是个普通的守军统领,却守着古城的誓言 —— 他们都是平凡人,却因为心里的 “信”,成了地脉的守护者。
“柳儿姐姐,你看,绣完了!” 小木举起绣好的帕子,帕子上的缠枝莲完整了,淡青色的花瓣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。柳儿的身影轻轻晃了晃,竟比之前更清晰了些,她伸手轻轻碰了碰帕子,淡青色的雾气落在帕子上,帕子竟泛起一层淡淡的莹光,和玉佩的光泽一样温和。
就在这时,殿外传来村民的声音,是王阿婆带着几个老人来送东西,他们手里捧着新蒸的粟糕、刚煮的枣茶,还有一块新织的布:“听说姑娘在寻宫里人的物件,我们把家里的旧东西拿来了,说不定能帮上忙。” 一个老人指着布说:“这布是我阿奶织的,她说织法是跟宫里逃出来的绣娘学的,绣娘说宫里有个姓柳的姑娘,绣的缠枝莲最好看。”
柳儿的目光落在布上,忽然笑了起来,淡青色的裙摆轻轻晃着,像是在跳舞:“那是我教她的织法…… 当年我逃出来过一次,怕玉佩被抢,就把织法教给了村里的姑娘,让她们帮我守着消息…… 没想到,她们还记得。”
看着柳儿与村民们的互动,我忽然明白,所谓的 “鬼魂”,从来都不是孤立的魂灵,而是与这片土地、这里的百姓紧紧连在一起的。柳儿守着玉佩和绣帕,百姓记着她的织法和故事,地脉气顺着这些牵挂连在一起,才让永安宫的地脉一直没乱,让唐地的太平一直延续。
周玄的玄鸟杖蓝光此刻格外明亮,顺着偏殿的地脉延伸,与主殿的玉佩、兴善寺的柏脉连在一起,像一张温柔的网,把柳儿的牵挂、村民的记忆、地脉的气息都网在里面。苏清月在典籍上补写:“永安宫柳氏,唐初普通绣娘,以一帕一佩守承诺数十载,非‘鬼魂’,乃地脉之‘记灵’,记百姓之善,记太平之盼。”
夕阳西下时,我们把绣帕和玉佩一起送到了兴善寺,主持方丈把帕子铺在柏树下的石桌上,玉佩放在帕子中央,柏树叶的影子落在帕子上,缠枝莲的纹样竟像是与树叶融在了一起。柳儿的身影飘在柏树下,望着长安的方向,声音里满是释然:“终于…… 完成承诺了。”
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,化作一缕淡青色的雾气,顺着柏树的根须钻进地里,与唐地的地脉彻底融在了一起。柏树下的绣帕和玉佩,竟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泽,与远处永安宫的地脉气遥相呼应,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太平的故事。
我们收拾好行囊,准备往长安走,村民们送我们到宫门口,王阿婆塞给我们一块绣着缠枝莲的帕子:“带着吧,路上用,也让柳儿姑娘的心意,跟着你们去长安。” 小木接过帕子,灵虫们的绿光落在帕子上,轻轻晃着,像是在与柳儿告别。
走在往长安的路上,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风里带着柏树叶的清香和绣帕的皂角香,格外温暖。我握着布囊里的帕子,感受着里面煤精石、珍珠、玉佩的气息,忽然明白:我们寻的不是鬼魂,而是藏在魂灵背后的故事,是平凡人心里的坚守,是地脉与人心相连的温度。
长安的方向已经能看见淡淡的炊烟,市井的喧闹声顺着风飘过来,满是太平的气息。我们的脚步朝着长安走去,带着柳儿的绣帕,带着一路守护者的心意,带着 “守护地脉、盼太平” 的初心,准备迎接新的相遇,新的故事。
柳儿的守护没有结束,她只是化作了唐地的地脉气,继续护着这片她牵挂的土地;我们的守护也没有结束,带着她的期盼,带着一路的温暖与坚定,朝着更远的地方走去。风里的缠枝莲香还在,我们的初心,也永远都在。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