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善寺的晨钟刚过三响,柏树叶上的露珠还没来得及滴落,就被初升的朝阳映得泛着金芒。我们捧着装有 “守宫玉佩” 的锦盒往永安宫方向走时,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—— 是昨日遇见的老村民王阿婆,她手里提着个竹篮,篮里裹着块叠得整齐的粗布,见了我们,急忙追上来说:“后生们等等!老婆子想起件事,永安宫的东偏殿,我小时候跟着阿爷去过,里面有个绣架,上面还搭着半块没绣完的帕子,阿爷说那是‘宫里人留下的物件’,你们要是去寻,或许能用上!”
我停下脚步,指尖摩挲着锦盒的木纹,忽然想起昨日柳儿飘在宫门口时,目光总不自觉地往东偏殿的方向瞟 —— 原来她的牵挂,不止是那枚玉佩,还有没绣完的帕子,没说完的心事。小木抱着灵虫笼凑过来,灵虫们的绿光在笼里亮了几分,像是在回应王阿婆的话,轻轻撞着笼壁,催促我们快点去。
周玄的玄鸟杖朝着永安宫东侧轻点,杖头的蓝光比昨日更柔和,却多了几分 “寻踪” 的专注:“东偏殿的地脉气裹着层‘活气’。” 他望着蓝光延伸的方向,声音里带着了然,“不是邪祟的戾气,是人的生活气 —— 针脚的细气、墨痕的淡气、帕子上的皂角香,这些都是‘活过’的痕迹,柳儿的魂灵,该是常去那里待着。”
苏清月从行囊里翻出抄录的唐地典籍,这次翻到的是 “宫人日常” 的章节,纸页上画着小小的绣架图样,旁边批注着 “唐宫宫人多擅女红,常以绣帕寄思,帕上多绣缠枝莲、鸳鸯纹,取‘平安长久’意”。她指着图样说:“要是偏殿里的绣帕真绣着缠枝莲,说不定就是柳儿当年没绣完的 —— 昨日她裙摆上的纹样,也是缠枝莲,该是她常绣的样式。”
我们跟着玄鸟杖的蓝光往永安宫走,路上的苜蓿花比昨日更艳,紫色的花瓣上沾着晨露,像是在为我们引路。走到宫门口时,发现原本半掩的宫门竟完全敞开了,像是有人特意为我们留了门。宫院里的荒草似乎又矮了些,通往东偏殿的路上,竟隐约能看见一串浅浅的脚印,脚印很轻,像是女子的绣鞋踩出来的,却只在路面上留了淡淡的痕迹,风一吹就快要看不见。
“是柳儿姐姐的脚印吧?” 小木蹲下来,指着脚印轻声说,灵虫们的绿光落在脚印上,轻轻晃了晃,脚印周围的草叶竟微微弯了弯,像是在点头。我跟着灵虫的方向往东偏殿走,偏殿的门虚掩着,门楣上的 “绣坊” 二字虽已褪色,却仍能看出当年的娟秀,想来这里就是当年宫人们做女红的地方。
推开偏殿的门,一股淡淡的皂角香混着陈旧的木料气息扑面而来,比主殿更显温暖。殿内的光线有些暗,却能清晰看见靠墙放着一个老旧的绣架,绣架上搭着块半旧的素色绢帕,帕子上绣了大半的缠枝莲,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没绣完,绣针还插在帕子边缘,针尾系着的淡青色丝线,和昨日柳儿裙摆的颜色一模一样。
绣架旁的矮桌上,放着一个小小的砚台,砚台里还残留着淡墨,旁边压着一张泛黄的纸,纸上是几行娟秀的小楷,字迹有些模糊,却能辨认出 “今闻长安太平,愿帕上莲开,护地脉安” 的字样。苏清月走过去,轻轻拿起纸,指尖拂过字迹:“墨还没完全干透,是柳儿一直在维护这些物件 —— 她舍不得让帕子烂了,舍不得让字迹淡了,就像舍不得放下当年的承诺。”
周玄的玄鸟杖轻轻点在绣架旁,杖头的蓝光顺着绣帕的纹路游走,帕子上的缠枝莲竟像是活了一样,在蓝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泽。“地脉气在跟着绣帕的纹路走。” 他轻声说,“柳儿把对太平的期盼绣进帕子里,这些期盼又顺着地脉气散在永安宫里,所以宫院里的草才会矮,地脉才会稳 —— 她不是在‘困’着地脉,是在用自己的方式‘养’着地脉。”
就在这时,殿外传来轻轻的环佩声,我们回头望去,只见柳儿的身影从殿门飘进来,她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锦盒,锦盒里装着些绣线和针,见了我们,没有躲闪,反而朝着绣架飘过来,目光落在半绣完的帕子上,带着几分怅然:“当年城破时,我正绣这最后一片花瓣,听见外面喊‘长安破了’,就急忙把帕子收起来,想着等太平了再绣完…… 没想到,一等就是这么多年。”
我走到绣架旁,拿起帕子边缘的绣针,递到柳儿面前:“现在唐地太平了,长安也很热闹,我们帮你把最后一片花瓣绣完,好不好?” 柳儿的目光落在绣针上,指尖的雾气轻轻碰了碰针尖,像是在确认什么,然后轻轻点头,声音里带着哽咽:“好…… 谢谢你们。”
小木跑出去摘了朵苜蓿花,灵虫们的绿光落在花瓣上,把花瓣染成了淡青色,和柳儿的丝线颜色一样。苏清月从行囊里找出一小块新的绢帕,照着旧帕上的缠枝莲,教小木绣花瓣的针法,小木学得很认真,绣针在帕子上起落,灵虫们的绿光在他手边飞着,像是在帮他穿线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