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往晋地深处去的路上,土坡渐渐变成了矮山,路边的狗尾草也换成了扎人的酸枣丛。小木一边走一边数着路边的酸枣树,嘴里念叨着 “一棵、两棵、三棵……”,灵虫们的绿光跟着他的手指飞,把每棵树的影子都映得轻轻颤。苏清月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山腰上一片错落的窑洞说:“你们看,那就是晋地的窑洞吧?院长说,窑洞冬暖夏凉,也是因为挖在山的阳面,顺着地脉的暖气流走 —— 连住的地方,都在跟着地脉走呢!”
我望着那些嵌在山腰里的窑洞,忽然想起书院藏书阁里的那句话:“地脉不是死的石头,是活的气息,跟着人的脚步走,也护着人的日子。” 是啊,鲁地的书院建在汶水畔,晋地的窑洞挖在山阳面,齐地的渔船停在避风港,秦地的古道绕着水源走,这些从来都不是巧合,而是人对地脉的尊重,也是地脉对人的馈赠。我们要做的,从来都不是 “掌控” 地脉,而是 “看懂” 这份馈赠,然后把它好好地传给下一辈 —— 就像院长把书传给我们,老汉把枣递给小木,就像美人鱼把珍珠送给我们时,眼里藏着的 “希望地脉永远清澈” 的期待。
布囊里的书忽然轻轻动了一下,像是被风从巷口吹进的、书院的读书声惊醒了。我低头摸了摸,能感受到《鲁地文脉与地脉考》书页的纹路,像是在提醒我:接下来的路,要更慢些走,更用心些看 —— 看晋地的山如何托举地脉,看守关的人如何守护古关,看种枣的百姓如何把日子过进石缝里。那些藏在山脊里的地脉,或许比之前遇到的更刚劲,或许会有新的挑战,但只要我们带着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 “温暖”,带着那颗守护的心,就一定能看懂它的语言。
小木忽然指着前方更高的山喊道:“陈大哥,你看!那山上是不是有个关楼呀?”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果然看见远处的山巅上,立着一座灰黑色的关楼,飞檐翘角在风里显得格外挺拔,像是在替晋地的山,迎接每一个远道而来的人。周玄的玄鸟杖蓝光骤亮,朝着关楼的方向稳稳延伸,苏清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,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看来,我们离晋地的中心,越来越近了。”
风里的枣茶香还没散,远处关楼的影子已渐渐清晰。我握紧手中的玉如意,白光与布囊里的书卷气、怀里的枣香融在一起,轻轻洒在脚下的土路上。小木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,灵虫们的绿光围着他的身影转,像一群提着小灯笼的引路者;周玄和苏清月跟在后面,玄鸟杖的蓝光与远处的山脉呼应,像是在与晋地的地脉提前打了个招呼。
我知道,晋地的山不会轻易 “开口”,那里的地脉也藏得深,但我不再像之前那样忐忑。因为我明白,护地脉从来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 —— 鲁地书院的墨香、齐地大海的浪花、秦地古道的魂灵、还有此刻手里温热的枣香,都在陪着我们。只要我们守住初心,把每一次相遇都当成馈赠,把每一份智慧都当成传承,就没有走不通的山路,没有护不住的地脉。
阳光渐渐升高,把晋地的山照得愈发清晰。我望着前方的关楼,脚步也变得格外坚定 —— 晋地,我们来了。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