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书阁的门被推开时,最先涌进来的不是风,是书院里久违的朗朗书声。我握着玉如意的手还带着刚破邪术的微麻,却在听到那声音的瞬间,觉得所有疲惫都化作了轻烟 —— 之前被迷惑的书生们,此刻正三三两两地站在庭院里,有的揉着发沉的额头,有的捧着被自己扔在地上的典籍,眼神里从最初的茫然,渐渐透出清明的光,像蒙尘的镜子被擦亮,重新映出书院的飞檐与蓝天。
“头还有点晕,可心里亮堂多了。” 一个穿青布长衫的书生扶着书架站起来,他之前被幻象迷惑,差点把珍藏的《鲁论语》扔进火里,此刻捧着书卷,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褶皱,语气里满是后怕,“竟不知自己昏了头,差点毁了先生们传下来的宝贝。”
我走过去,玉如意的白光轻轻扫过他手中的典籍,书页上残留的淡淡邪雾瞬间消散。“不是你的错,是邪术师用‘功名幻象’勾了人的贪欲。” 我轻声说,看着他眼底的愧疚,忽然想起在齐地遇到的美人鱼,想起秦地古道上的魂灵,其实人心都像一方澄澈的水,只是有时会被外界的尘埃蒙蔽,而我们要做的,从来不是指责尘埃,而是帮着拂去蒙尘,让水重新清澈。
“壮士!壮士!”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传来,书院的张院长拄着拐杖,快步走了进来。他的头发花白,之前因为书生们被迷惑,急得几天没睡好,眼下还带着淡淡的青黑,可此刻看到藏书阁里清醒的书生,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泛起泪光,几步走到我面前,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腕,力道大得有些发颤:“多谢壮士!多谢壮士!若再晚几日,这些孩子怕是要被邪术缠得丢了本心,书院几百年的文脉,就要断在我手里了!”
张院长的手很凉,却带着滚烫的真诚。我能感受到他掌心的颤抖,那是后怕,更是庆幸 —— 鲁地素来重文,书院不仅是读书的地方,更是传承 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 的精神之地。之前邪术师用虚假的 “状元及第”“高官厚禄” 迷惑书生,让他们荒废学业、丢弃典籍,看似是勾人贪欲,实则是想断了鲁地的文脉,文脉一断,人心就容易散,地脉也会跟着虚弱,这比直接破坏水土脉更隐蔽,也更狠毒。
“院长言重了,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 我轻轻回握张院长的手,目光扫过藏书阁里忙碌的书生 —— 有的在整理被打乱的书架,把典籍按经史子集重新归类;有的在擦拭被邪雾污染的书桌,用布蘸着清水一点点擦去痕迹;还有几个年纪小的书生,围在之前被邪术师用来施法的香炉旁,小心翼翼地把香炉里的黑灰倒掉,换上新的香灰,插上几支新采的桂花,香气清淡,很快压过了之前残留的邪味。
张院长顺着我的目光看去,眼眶更红了:“这些孩子,都是鲁地的好苗子。有的家里穷,靠乡邻凑钱才能来书院读书;有的是孤儿,被先生们收养,把书院当成了家。他们本该在这书海里寻正道,却差点被邪术引上歪路……” 他叹了口气,又很快挺直脊背,“还好有壮士在!不仅救了孩子们,还保住了书院的文脉,保住了鲁地的读书风气。”
说着,张院长转身对身后的助教说:“快去把书院珍藏的《鲁地文脉录》取来,再把那方青石砚台包好,给壮士做谢礼!”
“院长,不必如此。” 我连忙推辞,从行囊里掏出之前在韩地清渠寺慧能大师送的《控魂解咒录》,递给张院长,“若真要谢,不如把这本书留在书院。里面记着各种解魂咒、破迷惑的法子,往后若是再遇到类似的事,书院也能多一份保障。比起贵重的谢礼,我更希望书院的文脉能长久传承,书生们能安心读书,这才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。”
张院长接过书,手指轻轻抚过泛黄的封面,眼神里满是郑重:“壮士心怀天下,老朽自愧不如。这本《控魂解咒录》,我们会好好珍藏,不仅自己学,还会抄录下来,传给后世的院长和书生,让大家都知道,如何守护本心,如何破除虚妄。”
说话间,助教已经把《鲁地文脉录》和青石砚台取来了。《鲁地文脉录》是线装的手抄本,纸页已经有些泛黄,封面上是用楷书工整写的书名,翻开第一页,是初代院长写的序言:“文脉者,国之脉也;书生者,脉之魂也。守文脉,即守本心;传文脉,即传正道。” 字迹苍劲有力,透着一股坚守的力量。
那方青石砚台,是用鲁地特有的墨青石制成,砚台表面光滑,边缘刻着淡淡的竹纹,放在手里沉甸甸的,凑近闻,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,像是常年被墨汁浸润,连石头都染上了书香气。
“壮士,这《鲁地文脉录》是历代院长手抄的,记录了鲁地从先秦到如今的读书人的故事,还有他们的治学理念,是书院最珍贵的东西。” 张院长把书和砚台递到我手里,语气诚恳,“这方砚台,是用墨青石做的,磨墨时墨汁细腻,写出来的字也更有筋骨。希望壮士带着它们,往后在护脉的路上,能记得鲁地还有一群书生,在为守护正道而读书,为传承文脉而努力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