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就是魂淤膏的源头!” 周玄蹲在井边,玄鸟杖的蓝光刚触到黑膏,就被牢牢粘住,“邪术师把魂淤膏涂在井台的水脉符文上,借古井的水脉气,将魂丝送进僧人体内,这口井连通着韩地的主水脉,再拖几天,主水脉都会被淤堵。”
苏清月将镇邪鼎放在井边,鼎口的青光对着黑膏轻轻一扫,黑膏开始慢慢融化,变成液体,被鼎一点点吸走:“得先把井台的魂淤膏清干净,再用龙珠的水脉气,冲散井里残留的邪淤,不然魂丝还会再生。”
我掏出龙珠,青光顺着我的手臂落在井台的符文上 —— 水脉气像道清泉,顺着符文的凹槽流淌,将残留的黑膏冲得一干二净,符文重新亮起淡青的光,与远处的渠水脉气相连。小木抱着灵虫笼蹲在井边,灵虫们的绿光顺着魂丝往院内飞,像无数根细针,轻轻挑断缠在僧人身上的魂丝:“陈大哥,灵虫说魂丝断了!僧人的眼睛亮了!”
我赶紧往院内跑,玉如意的白光洒向站在院中的僧人 —— 白光落在他们的百会穴上,像温柔的手,一点点将残留的魂丝从体内勾出,僧人的身体不再僵硬,眼神里的空洞渐渐被清明取代。之前那个喃喃自语的老僧,突然停下念珠,对着我深深鞠躬:“多谢壮士…… 邪雾缠魂,老衲竟成了帮凶,差点害了韩地的水脉。”
僧人们围过来,有的揉着僵硬的四肢,有的擦拭着黑念珠上的魂丝,慧能大师捧着一本泛黄的《水土脉经》,递到我手里:“这是寺里传下来的,记着韩地水土脉的调和之法,壮士带着它,往后遇到水土脉淤堵,或许能用上。”
【第四幕:寺僧感恩承心意,辞寺续途守初心】
夕阳西下时,清渠寺渐渐恢复了生机 —— 僧人们在院内打扫香灰,重新点燃新香,香炉里飘出的不再是怪味,而是清雅的檀香;慧能大师带着僧人去祭井,井水重新变得清澈,映着夕阳,泛着淡青的光;之前来报信的村民也赶来了,提着刚煮的粥,给僧人和我们端来,粥里的米粒饱满,是渠口村刚收的新米。
“之前俺们还担心寺里的僧人,现在好了,有壮士在,俺们韩地的水土脉也能保住了。” 村民们围着我们,脸上的凝重换成了笑容,一个大娘还从竹篓里掏出几个刚蒸的米糕,塞给小木,“娃娃,这糕甜,你尝尝,是用渠水浇的稻子做的。”
离开清渠寺时,慧能大师送了我们一块用古井边的脉石磨的玉佩,玉佩上刻着 “清渠护脉” 四个字,泛着淡青的光:“这脉石沾了古井的水脉气,能帮壮士感应韩地的水土脉,若遇到邪淤,它会变凉,你们多留意。”
我握着玉佩,冰凉的石面透着温润的水脉气,与怀里的玉如意、龙珠相互呼应。行囊里又多了样东西 —— 慧能大师给的《水土脉经》,和渠口村的陶壶、磐石城的棉衣、枯槐村的麦种放在一起,像把沿途的地脉记忆和百姓心意,都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。
往韩地腹地走,竹林的影子渐渐远了,清渠寺的钟声还像余音般绕在耳边,僧人的诵经声、村民的笑声,混着渠水的 “哗哗” 声,像首温暖的歌。玄鸟杖的蓝光变得流畅,能清晰感应到韩地水土脉的流动,不再有之前的黏滞;灵虫们的绿光恢复了活泼,在骆驼周围飞舞,像在庆祝僧人重获神智。
小木坐在骆驼上,手里把玩着米糕,嘴里哼着村民教的童谣:“陈大哥,灵虫说前面的韩地水脉气更‘活’了,就是还有点‘淤’,我们到了前面的村子,一定要帮他们把水脉通好,让他们也能种出好稻子,吃上甜米糕!”
我望着前方的平原,夕阳正把稻田染成金红,渠水像条银带,绕着稻田流淌。心里的信念愈发坚定:邪术师能控制僧人、淤堵水脉,却挡不住水土的生机,挡不住人心的联结。从魏地石城到韩地古寺,我们带着各地的心意、带着无数的守护,一步步靠近北荒,一步步走向决战。
“走吧,去前面的村子。” 我勒紧骆驼的缰绳,玉如意的白光在田埂间跳跃,“带着清渠寺的玉佩,带着各地的心意,我们接着护水土、守人心,直到韩地的水土脉畅通无阻,直到天下的地脉都恢复安宁。”
风里带着稻花的淡香和竹林的清润,吹过我们的衣角,吹向远方的村落。这风里,藏着水土的生机,藏着人心的温暖,藏着我们永不褪色的护脉初心 —— 这份初心,会陪着我们走过每一步,直到所有被淤堵的水脉都重新流淌,直到所有受困的人心都重获清明。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