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刚把磐石城的石墙染成淡金,城门口就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—— 是磐石城主领着府衙官员,穿着规整的青色官服,手里捧着个红绸裹着的木盒,身后跟着几个提着布包的差役,神色庄重地往我们暂住的石屋走来。
“护脉壮士安好!” 城主老远就拱手行礼,声音带着难掩的感激,“昨日邪雾散尽,全城百姓都在感念诸位的恩情,府衙连夜商议,备了些薄礼,聊表心意,还望壮士莫要推辞。”
我心里微微一怔,看着那红绸木盒 —— 盒身的纹路精致,沉甸甸的分量隔着几步都能感觉到,不用想也知道里面装的是金银。周玄和苏清月对视一眼,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默契:我们护脉是为了地脉安宁、百姓安居,从不是为了钱财。
小木抱着灵虫笼凑到我身边,灵虫们的绿光落在木盒上,轻轻晃了晃,却没有像对脉石、麦种那样亲近,反而带着几分疏离 —— 这些小小的生灵,似乎也懂,有些东西远不如百姓的心意温暖。
【第一幕:府衙赠金表诚意,主角辞谢守初心】
进了石屋,城主亲手打开木盒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五十两黄金,金锭上印着魏地府衙的印记,在晨光里泛着冷亮的光。“这五十两黄金,是磐石城百姓凑的心意,也是府衙的一点谢礼。” 城主的声音带着恳切,“诸位壮士往北荒去,路途遥远,风寒雪大,这些黄金能换些棉衣、粮食、药材,也好少受些苦。”
差役们也把手里的布包打开,里面是新缝的棉衣、晒干的肉干、包扎好的伤药,还有几卷厚实的麻布 —— 都是路上能用得上的实用之物,看得出来是精心准备的。
我看着木盒里的黄金,指尖却想起昨日王婶递来的那碗热麦糊,想起老石匠磨的脉石摆件,想起孩童们画的石脉塔 —— 那些东西没有黄金的贵重,却带着温度,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心意,比这冷亮的金锭更让人踏实。
“城主大人,多谢您和百姓的好意,但这黄金,我们不能收。” 我上前一步,轻轻合上木盒,语气坚定却温和,“我们护脉,不是为了金银。昨日在塔下,百姓们的麦种、脉石,王婶的一碗麦糊,孩子们的画,这些才是对我们最好的谢礼 —— 它们带着地脉的气,带着百姓的暖,比黄金更珍贵。”
城主愣了愣,似乎没料到我们会推辞,旁边的主簿连忙补充:“壮士莫嫌少!这是全城百姓的心意,您要是不收,百姓们会不安的 —— 您帮我们守住了石城,守住了活路,这点黄金算不得什么!”
我摇了摇头,从行囊里掏出那袋枯槐村的麦种,还有石界镇的脉石摆件、赵地的护土牌,轻轻放在桌上:“您看,这些是我们从赵地、魏地百姓手里接过的东西。麦种能种出粮食,脉石能通地脉,护土牌能引地脉气,它们不值钱,却能帮我们护脉,帮百姓活命。黄金能换很多东西,却换不来地脉的生机,换不来百姓的笑脸。”
【第二幕:述理释心获理解,折衷承意显温情】
小木抱着灵虫笼,突然指着桌上的麦种说:“城主伯伯,上次枯槐村的爷爷说,麦种能传给下一季,能让更多人有饭吃。黄金花完就没了,可麦种能长,心意能传,比黄金好!”
灵虫们的绿光落在麦种上,轻轻亮起,像是在附和小木的话。城主看着桌上的麦种和器物,又看了看我们坚定的神色,渐渐露出了然的笑容,叹了口气:“壮士心怀天下,视金银如无物,是我等狭隘了。只是诸位往北荒去,路途艰险,没有盘缠,怕是真的要受苦 —— 百姓们要是知道,也会于心不安。”
苏清月突然开口:“城主大人,不如这样:黄金我们不收,但您府衙准备的棉衣、肉干、伤药,我们可以收下 —— 这些是路上的必需品,收下它们,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护脉,不辜负百姓的期盼。至于黄金,您不如用它来买些麦种,分给城里的农户,让石城的地脉能养出更多粮食,这才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。”
城主眼睛一亮,连忙点头:“此法甚好!既不违壮士的心意,又能让百姓受益!我这就命人把黄金换成麦种,分给城郊的农户,再在石脉塔旁开片‘护脉田’,种上枯槐村的麦种,让两地的地脉气连在一起,也让百姓永远记得诸位的恩情!”
府衙官员们也纷纷赞同,之前的拘谨渐渐散去,主簿笑着说:“还是壮士想得周全!这‘护脉田’种起来,以后石城的孩子都知道,是护脉的壮士们带来了好麦种,带来了地脉的安宁。”
我看着城主真诚的神色,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—— 真正的理解,从不是强行给予,而是尊重彼此的初心。我们推辞黄金,不是故作清高,而是不想让护脉的使命沾染上功利的色彩;城主愿意将黄金换成麦种,是懂了 “地脉生机、百姓安乐,才是对护脉者最好的回报”。
【第三幕:收物辞城承民望,携暖续途向荒疆】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