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燕丘的第三日,我们走进了燕北的 “枯井村”—— 名字里带 “井”,村里的井却枯了半月。土坯房的烟囱大多冷着,偶尔升起的炊烟也细得像线,田埂上的麦苗枯黄倒伏,连村口老槐树上的乌鸦,都显得无精打采。
“这地方的地脉气像被抽干了。” 周玄勒住骆驼,玄鸟杖的蓝光贴着地面探去,只在井台附近寻到一丝微弱的脉动,“比燕丘的寒脉还沉,是‘枯脉咒’,邪术师故意断了村里的地脉水,让庄稼活不成。”
小木抱着灵虫笼凑到井边,灵虫们的绿光落在干裂的井口,却像被吸进了无底洞,连一丝回响都没有:“陈大哥,井里好干,连点潮气都没有…… 村民们怎么办呀?”
我摸向怀里的玉如意,指尖刚触到温润的玉质,就有一股柔和的地脉气顺着掌心蔓延 —— 不是之前在古墓里的调和之力,而是带着 “滋养” 的暖意,像初春的细雨,想往干裂的土地里钻。这股暖意与井台附近的微弱脉动一触,竟让玄鸟杖的蓝光也亮了几分。
“有人在家吗?” 苏清月朝着最近的土坯房喊了一声,半晌,才有个裹着补丁棉袄的老妇人颤巍巍地开门,手里端着个豁口的陶碗,碗里盛着少得可怜的粟米,“你们是外乡人?别白费力气了,井枯了,地荒了,连老天爷都不帮我们……”
老妇人的话没说完,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—— 几个面黄肌瘦的青年扛着锄头回来,锄头刃上沾着的不是泥土,是干裂的土块。“王婶,还是没水!下游的河也断了,再这么下去,连种子都要吃完了!” 一个青年的声音带着绝望,手里的锄头 “哐当” 掉在地上。
【第一幕:枯脉困村断生计,玉光初透探本源】
跟着老妇人往村里走,才发现枯井村的 “穷” 不是天生的 —— 井台边还留着去年丰收时刻的 “丰” 字,田埂上的灌溉渠痕迹清晰,只是如今渠里积满了枯叶和碎石,连一点水痕都没有。“半月前有群穿黑斗篷的人来村里,在井边埋了个黑罐子,第二天井就枯了,地也开始荒。” 老妇人抹了把泪,“我们去挖那罐子,挖出来的却是满罐的‘枯土’,碰一下手就发麻,只能又埋回去。”
周玄立刻带着青年们去挖黑罐子,苏清月则用护脉鉴邪镜照向井台 —— 镜面映出井底深处缠着的黑丝,像无数干枯的藤蔓,正死死缠着地脉水的源头,那是枯脉咒的核心 “枯土符”,靠吸食地脉水为生。“要先破了枯土符,才能让地脉水重新上来,可符在井底,现在没水,我们下不去。”
我掏出玉如意,指尖的暖意顺着如意柄蔓延到如意头,玉珠上的白光突然亮了起来,照向井台的方向。奇怪的是,白光没有直接冲向井底,反而像细雨般洒在井台周围的土地上,每洒到一处,干裂的土块就泛起一丝潮气,连田埂上枯黄的麦苗,都悄悄挺直了些腰杆。
“这是……” 老妇人惊讶地蹲下身,摸了摸被白光洒过的土地,“土是润的!真的是润的!”
小木的灵虫们突然集体飞向如意头,绿光与白光交织,在井台上空织成一道光网。光网慢慢下沉,贴在井口的干裂处,随着光网的转动,井底传来一阵细微的 “滴答” 声 —— 是地脉水开始渗出来了!
【第二幕:玉润地脉引活水,苗醒农欢见 “招财”】
周玄带着青年们挖出了黑罐子,罐里的枯土符泛着黑紫的光,正随着井底的滴答声剧烈颤动。“快用玉如意的光罩住它!” 苏清月大喊,我立刻将如意指向黑罐子,白光顺着光网涌向符纸 ——“滋啦” 一声,符纸在白光中化作飞灰,罐里的枯土也变成了湿润的黑土,能闻到淡淡的泥土香。
符纸一破,井底的滴答声突然变成了 “哗啦” 的水流声,清澈的地脉水顺着井壁涌上来,很快就漫到了井口,映着如意的白光,像满井的碎玉。青年们兴奋地跳进井台,用木桶打水往田里泼,老妇人则抱着粟米种子,撒在被白光润过的土地里,嘴里念叨着:“能活!这次肯定能活!”
我握着玉如意走到田埂上,白光顺着我的指尖洒向枯黄的麦苗。奇迹发生了 —— 原本倒伏的麦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绿,干瘪的叶片舒展开来,甚至能看到细小的新叶从麦秆里冒出来,像在向阳光招手。灵虫们的绿光在麦田里飞舞,与白光交织,把整片田地都染成了淡青的颜色。
“出苗了!真的出苗了!” 老妇人激动得哭了起来,村里的其他村民也闻讯赶来,看到满井的清水和泛绿的麦田,都围在田埂上欢呼。一个中年汉子扛着犁耙,朝着我深深鞠了一躬:“壮士,您这是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啊!之前我们连种子都不敢撒,现在有了水,有了活苗,今年的收成有指望了!”
我看着眼前的景象,突然明白玉如意的 “招财之力” 是什么 —— 不是聚敛金银,不是凭空生财,是调和地脉、滋养民生,让辛苦劳作的人能有收获,让断了生计的村庄能重新活过来。之前我以为的 “财运” 是金银,此刻才懂,对村民们来说,满井的清水、泛绿的麦苗、能填饱肚子的收成,才是最实在的 “财运”,是比任何金银都珍贵的财富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青囊秘事:牵羊人异闻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