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各位双时空的同胞们,晚上好,” 墨青芜的声音透过扩音器,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,“三十年前,初代守护者们点亮了第一盏传承灯,从此,双时空的守护之路有了方向;三十年后的今天,我们要把点亮传承灯的荣耀,交给一群特殊的守护者 —— 他们或许年幼,却用一年的实践证明,守护的初心不分年龄,传承的薪火,已在稚嫩的手中点亮。现在,我宣布,‘承愿传薪’环节,正式开始!有请小小守护者们登场!”
话音落,广场两侧的鼓乐响起。阿海手持青铜点火器,率先从队列中走出。他的脚步有点快,又刻意放慢了些,小拳头紧紧攥着火器的手柄,手心微微出汗。阿蕊跟在他身后,手里捧着 “箴言册”,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人群,看到青珩在对她点头,心里的紧张顿时少了大半。二十余名小小守护者,按 “宣德、天启交替” 的顺序,排成两列,沿着灯串走向高台,礼服的下摆随着他们的脚步轻轻晃动,像一群红色的小蝴蝶。
高台上的主承愿灯,比其他灯盏大了一倍,灯架上缠绕着枫丝与海柳枝编织的花环,灯面绘着双时空的全景图:左边是枫山叠翠,右边是蓝海碧波,中间是手拉手的双时居民。阿海走到灯前,深吸一口气,将点火器对准烛芯。火星 “啪” 地一声溅起,烛芯瞬间被点燃,暖黄的光 “腾” 地亮起来,将灯面上的图案映得格外清晰。
“好!” 广场上响起一阵掌声,镜中天启的渔民们也跟着鼓掌,海螺哨声再次响起,与掌声交织在一起。
阿海点燃主灯后,转身走下高台,沿着灯串开始点亮其他传承灯。每走到一盏灯前,就有一位老守护者迎上来。第一盏灯前,站着老林叔。他摸着灯面上的稻穗图案,那是阿海画的,稻穗垂得沉甸甸,连稻粒的纹路都画得清清楚楚。“阿海啊,” 老林叔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,却格外温和,“守双时,就像护稻苗一样,要用心观察,用力付出,不能有一点偷懒。这是爷爷给你的守护箴言,要记在心里。”
阿海认真地点头,从阿蕊手里接过箴言册,在老林叔的名字后面,一笔一画地写下 “用心、用力、不偷懒”。写完后,他对着老林叔深深鞠了一躬:“谢谢林爷爷,我记住了!以后我护稻苗、送暖冬包,都会用心用力。”
第二盏灯前,是王阿婆。灯面上画的是阿蕊给她送暖冬包的场景,她的皱纹被画成了弯弯的线条,手里捧着暖包,笑得格外开心。“蕊丫头,” 王阿婆拉着阿蕊的手,她的手很暖,带着常年做针线活的薄茧,“守护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要走心。你给我送暖包时,记得我喜欢喝甜粥,还特意带了一包红糖,这就是走心了。以后不管做什么,都要记得‘走心’二字。”
阿蕊的眼睛有点红,她用力点头:“谢谢王阿婆,我会的!以后给爷爷奶奶送暖冬包,我会先问清楚他们喜欢什么,再也不只是随便放东西了。”
一盏盏传承灯被点亮,一句句守护箴言被记录。天启的共鸣镜那头,仪式也在同步进行。小宇点燃一盏灯后,天启的渔民长老走过来,摸着灯面上的渔船图案,轻声说:“孩子,我们天启人守着海,就像守着家一样。守护双时空,也要像守渔船一样,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,都不能放弃。” 小宇把箴言记在册子上,又对着镜头,把这句话大声重复了一遍,宣德的孩子们听到,也跟着念了起来,两地的声音透过共鸣镜,交织成最动人的传承之声。
半个时辰后,最后一盏传承灯被点亮。数百盏灯沿石阶蜿蜒,从高台一直延伸到共鸣镜前,织成一条金色的光河。灯面上的图案在光里鲜活起来:阿海割稻的身影仿佛在稻浪里晃动,阿蕊送暖包的笑脸好像在对着大家微笑,小宇赶海的脚步似乎在沙滩上奔跑。风掠过广场,灯穗上的稻壳轻轻碰撞,发出 “沙沙” 的声响,像极了共享田的稻浪声,又像孩子们在田埂上的笑声。
接下来是 “信物传承” 环节。阿海和小宇一起,捧着 “童守信物盒”,走向传世阁。阿海走在左边,小宇走在右边,两人的脚步迈得一样大,每一步都走得稳稳的。广场上的居民们纷纷站起来,目光追随着他们的身影,有人还拿出手帕,轻轻擦了擦眼角。老林叔和天启的渔民长老早已在传世阁前等候,他们接过信物盒,仔细检查了一遍,又一起将盒子放进 “童守专区” 的展柜里。
展柜是用透明的琉璃做的,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信物。当老林叔将锁扣 “咔嗒” 一声扣上时,双时空同时燃放起烟花。宣德的烟花从枫山脚下升起,第一朵化作 “孩童持灯” 的形状,暖黄的光里,小小的身影举着灯盏,在夜空中奔跑;第二朵化作 “稻穗满仓”,金色的稻粒从空中散落,像一场丰收的雨。天启的烟花在海边绽放,第一朵是 “渔船归港”,蓝色的船身在夜空中缓缓航行;第二朵是 “海浪托穗”,白色的海浪托起金色的稻穗,象征着双时空的互助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时空基石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时空基石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