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东厂衙署,亦失哈立即召集亲信。
“皇上即将北征,在此期间,东厂要加强监控,特别是汉、赵二王府邸,以及兵部、五军都督府等重要衙门。”他沉声吩咐。
千户程洛低声问道:“督主,若发现异动,该如何处置?”
亦失哈眼中寒光一闪:“若有谋逆实证,立即抓捕,不必请示。”
众亲信面面相觑,都感受到这不寻常的指令背后的深意。
待众人退下,亦失哈独坐堂中,取出那道密旨,再次细读。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,尤其是“先斩后奏”四字,更是让他心惊。
他知道,这道密旨一旦使用,必将掀起腥风血雨。而若不用,又可能坐视江山易主。这是何等的两难!
夜深人静,亦失哈独坐灯下,思绪万千。他想起二十八年前,自己初入燕王府时的情景。那时的朱棣,英姿勃发,胸怀大志;而自己,不过是个卑微的内侍。这些年来,他亲眼见证了一个王爷如何成为一代帝王,也见证了大明王朝的兴衰起伏。
如今,帝王将逝,江山待定,而自己却被赋予如此重任,这难道就是命运的安排?
他推开窗,望着夜空中的明月,心中默默立誓:无论如何,定要护得大明江山稳固,不负皇上知遇之恩。
接下来的几日,亦失哈加紧了布置。他不仅增派了监视二王的番子,还在京畿要道设下暗哨,监控往来人马。同时,他秘密联络了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,取得了他的支持。
赛哈智在得知密旨的存在后,肃然起敬:“皇上既然托付,我等必当竭尽全力,辅佐督主完成大任。”
亦失哈点头:“非常之时,需得非常之人。赛指挥使,京城安危,就拜托你了。”
在朱棣北征前第三天,亦失哈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:他秘密前往太子府。
朱高炽见到亦失哈,颇为意外:“亦公公深夜来访,所为何事?”
亦失哈行礼道:“殿下,皇上即将北征,特命奴才前来,向殿下转达几句话。”
朱高炽连忙正襟危坐:“父皇有何教诲?”
“皇上说,他北征期间,请殿下监国理政,但要谨言慎行,遇事多与杨荣、杨士奇等大臣商议。”亦失哈顿了顿,压低声音,“特别是...要与汉王、赵王保持距离,切勿单独相会。”
朱高炽面色微变:“二哥、三弟他们...”
“殿下不必多问,只需记住皇上嘱咐即可。”亦失哈打断他,“另外,若遇紧急情况,可派人到东厂通知奴才。”
朱高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孤明白了。请亦公公转告父皇,孤必谨遵教诲。”
离开太子府,亦失哈心中稍安。至少,太子已经有所警觉。
北征前夜,朱棣再次召见亦失哈。这一次,是在御书房。
朱棣已换上戎装,虽病容憔悴,却仍有一股凛然之气。他屏退左右,与亦失哈单独对坐。
“明日朕就要出发了。”朱棣平静地说,“该交代的,都已经交代。现在,朕只问你一句:若汉王、赵王同时发难,你将如何应对?”
亦失哈沉吟片刻,答道:“汉王勇而少谋,必先发难;赵王狡而多疑,必待时而动。故奴才将重点监控汉王,若有异动,立即制止;对赵王,则采取怀柔之策,使其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朱棣满意地点头:“你看得很准。但记住,最危险的,往往不是叫得最响的那只狼。”
“奴才明白。”
朱棣从案上取过一柄短剑,递给亦失哈:“这是朕随身多年的短剑,今日赐予你。见剑如见朕,若有抗命者,可示此剑。”
亦失哈双手接过短剑,只见剑鞘上金龙盘绕,剑柄镶嵌明珠,确是御用之物。
“皇上恩典,奴才没齿难忘!”亦失哈跪地谢恩。
朱棣扶他起身:“大明江山,就托付给你了。”
这一托,重如泰山。
次日清晨,朱棣率军北征。亦失哈随百官送至德胜门外,看着那个曾经英武非凡的帝王,如今勉力骑在马上,心中五味杂陈。
朱棣在马上回头,与亦失哈目光相接。那一瞬间,亦失哈看到帝王眼中的托付与期待,也看到了一丝不舍。
大军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尘土之中。亦失哈久久伫立,直到身旁的官员都已散去。
回到东厂,他立即召集所有千户,下达了前所未有的严令:“自即日起,东厂进入特备状态,所有番子取消休假,严密监控京城动向。若有异动,立即来报!”
随后,他取来一个铁匣,将密旨与短剑郑重放入其中,上锁后藏在密室之中。
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:(m.xtyxsw.org)大明太监秘史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